首页 雪狐手游网,最好玩的手游下载平台
首页 王佐之才 《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大家都在玩

《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木酱 木酱

共19个回答

  • 我是小L 我是小L

    曹操的曹魏政权的建立有三个人物非常重要,荀彧、荀攸还有钟繇,其中荀彧是最重要的人物,因为荀彧的功劳和能力都在两者之上,且是荀彧推荐了钟繇和侄子荀攸。那么荀彧早期的生涯如何?历史上他最后为何而死?

    荀彧,字问若,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曾为曹操统一北方有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首席功臣,荀彧的战略谋略手段很高,被曹操比作张良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也。但是后来想称魏王,加封九锡,荀彧劝诫曹操不该如此因此惹怒曹操。

    荀彧少年时期就颇有才名,公元189年被推为孝廉,同年,董卓废除刘辩立刘协为帝,自封相国,荀彧弃官回乡与家乡人说颍川不宜久留,卞举家迁往冀州,袁绍待他如上宾,但是荀彧确认为袁绍难成大事。公元191年荀彧投奔曹操,曹操大悦封其为别部司马,当时的荀彧年仅29岁。之后荀彧以司马身份跟随曹操征战,并为曹操多次献计,让曹操迎接天子,这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的来源,并为曹操的政权打下基础。后来荀彧很少出征了,但是军国之事都由荀彧筹划,荀彧选用了大量的贤良之才,比如戏志才、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

    当时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可以说荀彧主内他的侄子荀攸主外。曹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荀彧的儿子,但是公元212年,曹操因称王的事情与荀彧产生隔阂,曹操征孙权的时候,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调离了中枢。荀彧在公元212年去世,关于他的死在《后汉纪》和《三国志》等史书上说他是忧愤而死,而《魏氏春秋》则记时曹操赐食物给荀彧吃,但是器皿里面什么都没有,以此暗示荀彧,荀彧最后喝毒药身亡。虽然荀彧之死史书上记载不一,但是大多人认为荀彧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荀彧反对曹操称王加九锡。

    荀彧从公元191年投奔曹操开始,历时20余年都为曹操统一天下鞠躬尽瘁,而且荀彧的兄弟、儿子、侄子都为曹操效力,曹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荀彧,当时的荀彧可以说是曹操的知己了,但是荀彧为何要在曹操走向顶峰的时候反对曹操呢?有人认为荀彧这个人虽然拥护曹操重新打造天下,但是他在心里上还是与汉朝相连的,所以很多人说他是汉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忠臣,荀彧究竟怎么死的,我们后人大多是种猜想。曹操这一生其实是荀彧给了他信心,强大的袁绍当时曹操都忌惮的,如果曹操不强,就没有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官渡之战,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荀彧,曹操知人善用,而荀彧这个人性格太直白,所以荀彧之死和他的性格也很有关系。

  • 日记侠 日记侠

    王佐之才,是指某人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最早得到这个赞扬的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由此可见王佐之才指的并不是参谋辅助能力,而是综合治理能力。在曹魏集团内部,可以得到这个称呼只能是荀彧,而不能是郭嘉、贾诩等谋士。荀彧和曹老板的关系并不简单的君臣关系,他其实是曹老板的重要合伙人,是整个曹魏集团人事和财务方面的总负责人,他的职能类似于萧何和李善长。

    荀彧在东汉末年担任尚书令,在曹老板远征期间负责整个后方的管理工作。如果说郭嘉是曹操手下的最佳分析师,那么荀彧就是曹魏的最佳经理人。曹老板大杀四方时,荀彧不但保证了后方的安全,还充当了总后勤部部长保证了曹魏军队的粮草供应。其次荀彧是曹魏集团引进人才的金字招牌,充当了王牌猎头的角色。

    荀彧家族出身颍川名门,和陈群家族、钟繇家族关系密切,是颍川士人群体的核心。颍川地区的士人在东汉军界、政界地位非凡,在东汉最顶级的名士中颍川地区出身的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名士也有密切的关系。颍川士人在东汉士人中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清华、北大毕业生,而荀彧则充当了颍川士人的“学生会主席”。“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这是史书对荀彧猎头工作的总结。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副总理级别和省部级级别的人才,荀彧一共招聘了十几个,其中甚至包括司马懿这个未来的正国级人物,这些人才构成了一个能量足以改朝换代的关系网络。荀彧招聘的人才不但服务于曹操也服务于曹丕,陈群、司马懿就是曹丕的重要班底。就连司马懿也借重于荀彧构建的人才网络,王朗(演艺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是司马懿的姻亲,他后人中最有名的就是和石崇斗富的王恺)、钟繇等人都和司马懿有着密切关系。荀彧直接间接成就了三个君主,他不是王佐之才谁是?

  • 一谦自益i 一谦自益i

    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是时代背景下文人的互相吹捧。当时选官的制度是察举制 ,所以名声很重要,而未出仕的文人名声何来?这主要看家世了,家世好的互相吹捧,然后出名,再出仕,这样就会有个比较高的起点,也能回过来帮助自己家族。

    察举制

    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官员选举制度都是察举制。有如先秦的世官制,也就是世袭,唐朝之后的科举制,都是一个时代的特色,有先进之分,但是并无高下之论,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制度,所以能缔造四百年盛世强汉。

    察举制本身意思是指由皇帝指定一些科目,然后地方官员,中央官员举荐人才,然后再统一考核,最终选拔人才。

    我们常说的“举孝廉”就是察举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而且是最重要的科目。众所周知,大汉以孝治天下,所以“孝”之一字代表了这个人的“德”,“廉”表示廉洁,当官者最高贵品质之一,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被举孝廉的人才一般都是地位最高的那一小撮。如曹操,袁术这类公卿之子一般都是举孝廉出生,出仕起点都是比较高的。

    名声何来

    察举制终归只是为了选拔官员,而未出仕的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大族子弟,一类是寒门如单家子。

    投靠刘备的徐庶就是单家子出生。寒门并不是说他们是穷人,是社会底层,有一个“门”摆在这里,仅仅是说地位不如大族,也是能够脱离生产,读书识字,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别说在汉朝,就是文化普识的明清,能识字的也不会太多。

    如果是寒门出生,一般就得自己四处求学,目的就是广交友,使得自己名声传播的更快,更远,然后在中年的时候,大概就会有人闻得其名,有人举荐,进而做官。

    大族子弟肯定是等不到这么久的,出生高贵,怎么可能吃得住这个苦,四处扬名?所以就有了一个捷径,文人之间,或者世家大族之间的互相吹捧,我吹你家子弟是奇才,你回敬我家少郎是忠臣。这就是大部分孝廉的由来。

    正是由于这个需求 ,所以诞生了一些专门为了点评当代英才的所谓名士,诸如“月旦评”由汝南许邵许靖等人举办的活动,一经提名,身价倍增,曹操的“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就是出自于此,而且是曹操献了大礼,猜得到的好评。

    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本身是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董仲舒是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推到巅峰的人,地位不可谓不高,成就不可谓不大,所以能得此称。

    然而,荀彧一个未出过家门的少年,却能得此评。要是在曹操手下做“荀令君”,那得此名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可是这个评语来的太早,反而不符其实。

    荀彧出自颍川旬氏,儒家先贤荀子后人,朝堂地位也许不及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但在民间名声,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荀彧的祖父荀淑,号为“神君”,其有八子,号称“旬氏八龙”。看看这些称号,远远高于那些所谓“八厨”“八俊”“八达”。

    荀彧的“王佐之才”直接来源于何颙,这个人本身也就是一名士,能力不说,名声之大在于党锢之祸,是第二次党锢之祸“被祸害”的文人之一,当时逃难于汝南,也就是荀彧的老家,旬氏家族威望覆盖之地,所以给了荀彧一个“王佐之才”的评价,荀彧本身是“神君”的孙子,能力肯定是有的,聪慧什么的都是正常,可是真的说起来,此时的他与“王佐”差的还有点远。

    类似于何颙此类人才,当时有个专门的称呼就是“名士”,本意是未出仕,而大有名望的人,除了一些如庞德公等专注于教育事业的人,大部分都是嘴炮王者,善于清谈,高谈阔论,不重实际,但是大家族都会给予他们座上宾的地位,为的就是给自家子弟扬名。

    无论是荀彧的“王佐之才”,还是曹操的“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评语能出名,点评人却淡出史册,关键在于这些人能名副其实,在于其人的能力,不在于点评精确,有谁知道他们到底是给一百个还是一万个人点评过“王佐之才”呢?

  • 如茵纯品 如茵纯品

    王佐之才 荀彧为荀绲之子,颇具才名,史载: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荀彧加盟曹操集团的二十年间,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集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战略方针。荀彧加盟曹操集团后,向曹操进言:“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同时,荀彧还指出徐州牧陶谦虽然死了,但徐州的兵力不易被消灭,且徐州士兵必然严阵以待,强攻将会蒙受损失。他建议曹操先定“河、济”,建立以兖州为中心的根据地,并趁机收取“熟麦”,贮备粮食以供军需。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取消了攻打徐州的计划,分兵逐步攻破各个县城,巩固了在兖州的统治。随后又整编军队,招揽士人,大兴屯田,发展经济,从而声名日著,成为一支重要的割据势力。 第二,提出奉汉帝“以从民望”,“以令不臣”的策略。东汉末年,尽管军阀四起,朝廷名存实亡,但是,当时社会仍崇尚正统,谁拥戴汉献帝,谁就能赢得义举的声誉,从而获得士人的广泛支持。由此,荀彧建议曹操奉迎汉献帝,并劝曹操说: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将汉献帝奉迎至许(今河南许昌)。

    曹操掌控了汉献帝,即拥有了一面义举的旗帜,并随时可以举起这面大旗对其他割据势力进行征伐。随后曹操就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提高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号召力。从此,曹操的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也有了正当的理由。曹操迎奉汉献帝,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袁术的谋士张承、公孙度的谋士凉茂、吕布的谋士袁涣等都认为曹操“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各地士人纷纷投归许都,出现了“贤士大夫,四方来集”的盛况。曹操集团吸引了一大批名士如陈群、华歆等人,壮大了其谋士队伍。曹操集团中的贤能之士的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割据势力,他们为曹操出谋献策,辅佐其南征北战,最终统一北方。 第三,提出“先取吕布”、“连和关中”,逐步统一北方的步骤。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之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但是,袁绍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并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当时东面有吕布的残余势力;南面有宿敌张绣;西边关中有数十支各不相统的地方武装。当袁绍傲慢地挑衅时,曹操颇为不安。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荀彧建议曹操乘袁绍忙于兼并公孙瓒之机,东击吕布、连和关中。曹操依荀彧之计,于建安三年(197 年)攻破张绣、擒拿吕布,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与袁绍决战创造了条件。

    建安五年(200 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几次打算放弃,均被荀彧劝止。由于荀彧正确分析战争形势并提出应对之策,最终使曹操大获全胜,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四,为曹操集团广荐人才,扩充实力。曹操之所以重用荀彧,除了荀彧本身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可以争取士大夫的广泛支持。荀彧加盟曹操集团后,先后为曹操举荐了大批的名士和文武之才,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汝颍团体,成为曹操集团的两大支柱之一。荀彧所举之人,大多来自河南、河北、关东、关中等地,其中以颍川居多。这或有乡土观念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当是颍川属曹操的势力范围,而且一直是东汉文化的发达地区,人才辈出,当时即有人士称“汝、颍固多奇士”。所谓“奇士”,当指才华出众的名士。荀彧举人多重才识与德行,故其所荐之人大多名实相符,有吏治执事之才能。曹操认为荀彧善于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 由于荀彧功勋卓著,于建安八年(203 年)被封为万岁亭侯,曹操还与他结成秦晋之好,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荀恽。建安十二年(207 年)增他封邑千户。曹操对荀彧的功劳与品行给予了充分肯定。东晋初,王导还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这些评说当是符合实际的。

  • 与爱 与爱

    东汉末年乱世时期,诞生了无数的军阀,同时也诞生了无数的能人异士。军阀之中曹操可以说是独领风骚的一支,曹操从起兵反董之初的一阵小诸侯,再到后来雄踞北方,成为霸主的存在。曹魏势力发展如此壮大,除了曹操的个人能力超强之外,也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曹操的曹魏阵营可以说是乱世时期人才聚集最多的一方阵营。谋士如云,武将如雨。这句话来形容曹魏阵营丝毫不为过。但荀彧绝对是曹魏阵营中最厉害,贡献最大的一个。不夸张的说,曹操能成事荀彧居功至伟!

    “王佐之才”之名出自于《汉书·董仲舒传》。其中记载““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句话的意思就好说,刘向评价董仲舒其才堪比伊尹和吕望。后在东汉末年,少年成名的荀彧一直都颇受人关注,在加上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所以荀彧之名更是被人所广为流传。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并且和荀彧谈论之后,更是称赞其为“王佐之才”。其意就是称赞荀彧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也因为刘向的地位身份,所以荀彧王佐之才的名声就此来传开来。

    最早出仕于朝廷,后不满董卓专权所以辞官回乡。再次效力于袁绍后,荀彧认为袁绍不堪辅佐,所以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效力于曹操后,荀彧就成了曹操麾下的核心谋士。曹操人生中第一块地盘是陈宫帮着拿下来的。但后来陈宫背叛曹操引吕布偷袭兖州时,曹操正在攻打徐州。兖州在吕布的兵锋下尽皆望风而降。要不是荀彧出谋划策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别说兖州保不住,曹操很可能在失去兖州后就一蹶不振早早退出历史舞台了。

    历史上汉献帝落难,曹操军中关于要不要迎奉汉献帝也是吵的不可开交,最终还是荀彧一语定乾坤,力荐曹操迎奉汉献帝,这也奠定了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天独厚的优势。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决定曹操阵营存亡的关键性战役,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背后没有荀彧居中调配,运输粮草物资补给,那么曹操根本不可能战胜袁绍。所以官渡大战曹操之胜,荀彧也当为首功。曹操自己都评价荀彧就是他的张良,可见曹操对荀彧评价之高,要知道张良可是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的保障。

    历史上曹操一统北方的战略布局和行军线路,基本上都是由荀彧一手规划制定的。这也就是说曹操能夺取北方,实际上都是在按照荀彧的既定目标在发展。当然了,荀彧给曹操作出的最大贡献还是他给曹操发掘举荐的数之不尽的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一手举荐给曹操的。可见荀彧不仅自身能力超强,帮助曹操打造治理天下班底的团队方面能力也是超强的。所以称荀彧为王佐之才一点都不过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 浓眉女子 浓眉女子

    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被很多人奉为“曹魏十大参赞之一”。

    曹操曾经夸赞他说:“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评价者,唯有何夔、郭嘉、程昱、贾诩、荀攸、蒋济等寥寥数人而已,可见荀彧是实实在在的“王佐之才”。

    那么荀彧究竟能力如何呢?

    其一,少怀大志,不事暗主。

    永汉元年,董卓执柄,独霸朝纲,由于手下没有懂得经济方面的人才,搞得京都物价飞涨。郎中令李儒建议董卓亲身拜访荀彧,求教大计。

    据高守业注《管子轻重十六篇》旁引说,荀彧向董卓呈献三计:

    “一曰平准,置平准于显阳,召受四方委输,以仰给大农,贵出贱屯,如此,富商大贾亡其所诈,而万物不得腾跃;

    二曰市估,设市监以督行货,计所高低,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三曰有度,相国旬月一巡守,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志淫好辟,乃得无亏市人,而商旅不散。”

    荀彧的大体意思是,

    其一,是要实行平粜、平准政策,(平粜是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李悝提出的调节农业生产的主张,具体方法是:在丰年时,由官府平价收购农民的余粟,即平籴;荒年时再用平价出售积粟,即平粜。西汉宣帝时,根据平粜理论,又创立了常平仓制度,由国家投资在各郡县设立常平仓,“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

    其二,是推行定价监管制度,也就是政府直接定价,打击价格欺诈行为,以期“禁伪而除诈”。

    其三,是价格调控要有严格的依据,制定商品价格必须凭借供求关系做出判断,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时变动。而且,量价之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利润等因素,尽量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

    宋人杨朝翁在为《汉书-食货志》作解时,曾经援引了公元190年(也就是荀彧为董卓定计半年后)洛阳城内的物价数据,当时买一个馒头需要“五铢小钱”九个,这九个小钱的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荀彧先核算米面的价格,又考究劳工之所佣,合为成本,共计六个小钱,再加上每个馒头“三钱之息”,即利润,才定出九个小钱的价格。

    由于这次对价格的调整和市场的监管十分合理与到位,平抑物价颇见成效。

    事后,李儒请教荀彧说:“文若刚才说的是真的吗?我读书治学二十余载,自问没有这种本事!”荀彧将古代“菁茅之谋”、“石璧之谋”因革损益、与时俱进的加以讲解,堪称妙语生花。

    李儒听得如痴如醉,半晌,方才拜服道:“如果拥有了您,何愁不能尽收天下财富!我一定劝谏董相国,让他拜您为军师祭酒!”

    荀彧道:“董卓不会听从你的建议!”

    次日,李儒到董卓府上再三陈情,希望他能够纡尊降贵,向荀彧赔礼道歉。董卓鄙夷道:“这些自以为是的儒生,我见了就烦!”当李儒再次想找荀彧谈话时,他已经逃往冀州了。

    在族兄荀谌的举荐下,荀彧被袁绍聘为幕僚。袁绍表面上对荀彧礼遇有加,实际上只给了他个空头冕冠,他的地位远远逊于袁绍手下的其他诸位谋士。

    次月,荀彧请求告辞。荀谌极力挽留,希望与他一起开疆辟土、成就大事,央求他暂且忍耐。

    荀彧笑道:“且夫元皓、沮授,勤礼贵德,精研颐策,匪云辄克,尚可为类。至于元图、公则,曲辞谄媚,交乱懿亲,何乃见用于台阁?某窃耻之,不忍为之下!况绍非有常棣之义,不能以社稷予之!”

    他的意思是,我的才华本来跟田丰、沮授差不多,怎么能把我放在逢纪、郭图这两个小人后面呢?况且袁绍私欲过重、刚愎自用,恐怕不能与我一起兴复汉室。

    言毕,扬长而去。

    这个时候,何颙跟曹操说:“荀氏有八龙,而能成国器者五:衍、棐、悦、谌、彧。彧尤机鉴先识,当享高爵!”曹操于是亲自礼聘荀彧,二人一拍即合。

    其二,谋盖陈宫,计破吕布。

    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在濮阳的吕布趁机致书兖州的张邈和陈宫,其文略曰:“自长安得拜宫台,嗣后天各一方。同饯侯门,愧承国士之恩;谋及乃心,不忘匡辅之节!今孟德五万骁骑,尽在徐州,若起寿张之众以遏恶扬善,事可成矣!”

    张邈和陈宫早有叛曹之意,见了此信,反志更坚。张邈想要直接带领寿张县的数千黑社会骨干强行攻打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陈宫劝阻说:“若真打起仗来,我们的后勤跟不上,应该先从鄄城处诈取粮草。”于是模仿曹军主簿的笔迹,撰写信笺,其文略曰:“徐州之廓重氛,蛇豕遍地,豺狼蜂结,虽雅究韬钤,放命六师,犹难薄伐。今吕将军躬率熊罢,匹马先登,义助明公,宜亟供其军食。”

    鄄城守将惶惑无计,不知所措。张邈和陈宫的内应趁机呼应说:“吕布大人不辞劳苦,愿意与主公共伐陶谦,应该供给他粮草!”荀彧闻言,沉静一笑,道:“去告知吕布,半月之内,粮草必将送到!”当夜,荀彧急召东郡夏侯惇回援,援兵到后,荀彧接连下令处死主张借粮的官吏,多达十数人。陈宫见计谋被识破,只得率众强攻,结果得不偿失。

    陈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乃致书豫州刺史郭贡,其文略曰:“恭祖之军,鏖兵金匮,校战广威,虽连遭夷戮,而奋砥扬精。曹军用机数月,跋前疐后,其势顿于费、华,倘能蹑景追飞,击其不意,乃割鲁西南以奉将军!”郭贡一看,这个陈宫给自己画的大饼不小啊,成功之后自己就能得到山东的一半儿,真不错!于是率众数万来攻鄄城,夏侯惇一时不能取胜。

    次月,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以去。”荀彧说:“郭贡与陈宫、张邈他们,平素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只凭陈宫的只言片语,就兴师动众来到我处,一定是为了刺探虚实!如果我们实力充盈,他就退兵休战,假若我们防守薄弱,他就趁火打劫。我如果龟缩不出,是以畏惧之态昭示于人,咱们会更加危险。”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于是持重观望。陈宫连输两阵,从此不敢再与荀彧轻易斗法。

    不久,曹操回师兖州,将张邈等人击败。次月,挥师濮阳,准备与吕布决战。

    众所周知,吕布是天下悍将啊!号称以一当十,胯下赤兔马,手上方天戟,抡着谁谁死啊!吕布率兵攻进曹兵阵中,曹兵大乱,曹操从火中奔突时坠马,把左手掌都烧焦了,险些被吕布俘获。

    两人二次对决,是在定陶。荀彧来信劝谏说,咱们不能硬打,得要用计谋。曹操看完信后,大笑数声,决定依计而行,随后便让自己的大军倾巢而出,全去收麦子,打粮食,把大本营只交给老弱妇孺看守。与此同时,将伏兵设在大本营西边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树木很深,杂草很多,隐蔽很容易。

    吕布一看就乐了,你这西边不是明摆着有伏兵嘛!你骗傻子呢?然后,吕布就派兵挑逗大本营里的妇孺,想把伏兵引出来。谁知道去了一次、两次,大营西边一点反应也没有。吕布一想,不应该啊,曹军士兵的妻子和老娘被人辱骂、调戏,怎么还能纹丝不动!转念一想,他准是把大部分兵马都调去收粮食了,然后怕我袭击他的大本营,才摆出这副架势!如果西边真有伏兵,他不能摆的这么明显!

    吕布这么想,可还不敢确定,于是先叫五千人马开进曹操大本营,一看西边还是没动静,下令全军开进!这下子里里外外的伏兵可都出来了,吕布被包了饺子。

    这在兵法中,就叫“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荀彧的招术就是先把埋伏摆在明面上,让你一眼就看出来,然后再设法让你感觉这不是埋伏,这就是为了吓唬你。

    其三,分化诸贤,大败袁绍。

    曹操连续击败张绣、吕布之后,威势日壮,于次年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这在袁绍集团看来,是赤裸裸的挑衅,于是袁氏家族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十大谋臣为他出谋划策,五大悍将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不同意他的观点,对曹操言道:“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意思是,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有才能的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必将覆灭,楚汉之争足以奉为明证!现今同您争夺中原的人,只不过还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对人才用而疑之,而您通达事理,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难行,士卒虽多,难以运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部众虽寡,却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身份,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此沽名钓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对真正的有功之士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

    孔融冷笑道:“虚言佐世,傲志凌人,未知计将安出?”

    意思是你说了这么些,都是些大而无用的理论,你有实际的办法破袁吗?

    荀彧胸有成竹道:“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郭图内险外诿,辛毗扞格不通,沮授不善合变,荀谌言多行滞,高干骥伏盐车,阎柔嗒焉自丧。且夫图之甥婿,课税并州,多有侵盗,怙恶不悛,可密告诸仇貔;毗之子侄,戍关淄川,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宜雁翎乎元图;攸之家人,凶淫衡水,寄豭他室,跋扈恣睢,当扬讯于正南。另有度辽将军统帅幽州,同乌丸、鲜卑时或相闻,亦应驰驿奏之,令与元才挟邪取权,两相倾轧。各欲逞强恃谋者,皆陷此计,必使诸贤互相攻讦,将以生变!至于所部诸将,曲义亡后,均不协睦。奇、延、郃、览、良、丑,俱各怀其是,可一战而获!”

    荀彧的意思是说,袁绍手下那十名重要参谋,虽然厉害,但是各自的性格缺陷导致他们难有大的作为。况且,这些人貌合神离,整日想得都是如何搬倒其他的同事,好让自己扬名显亲。既然如此,我们就多派细作,在他们内部挑拨离间,譬如将郭图集团的犯罪证据报知田丰,把辛毗集团的不法行为告诉逢纪,把许攸集团的贪婪酷虐告诉审配,把阎柔拥兵自重的事情报知高干,让他们互相内斗。这样的话,袁绍的文胆等于是废了。再说那帮武将,自打河北第一名将鞠义死了以后,他们就互相不服,打起仗来肯定不会同心协力,很容易各个击破。

    后来等到荀彧将离间之计施行的差不多了,就奏请曹操出战袁绍。

    曹、袁二人交手,彼此双方都倍感压力,曹操想要整兵修甲,以待来日。这个时候,荀彧来信劝谏说:“绍聚众官渡,欲与公决滕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以公神武明哲,而奉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能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听其所言,不到十日,袁绍的谋士许攸叛主来投,并献计火攻乌巢。

    曹操胜利后,感慨万分道:“许攸背叛袁绍,看似偶然,实则是荀彧筹划已久的结果啊!官渡之战能够胜利,文若要占三分之二的功劳!”

    其四,居中持重,举荐人才。

    建安九年,荀彧与荀攸叔侄二人分主内外,地位显贵,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曹操及献帝的决策。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荀氏一门宠光无限。但荀彧从不居功自傲,而且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

    建安十年,曹操将荀彧请到丞相府上,亲自备置酒宴,问话说:“本相除了文和、仲德、公仁、子扬以及你们二荀之外,还有六位文胆,不知道怎样安置,才能人尽其用?”

    荀彧道:“子通推极利弊,不尚华词,志节慷慨,可使助保江淮;元常靖节夙夜,开益理干,察析豪分,可使内史之任;子绪温粹识统,效法刖跪,上无隐君,可为谏议大夫;长文进善吐谋,动由礼节,规鉴厥职,可使垂创法度;仲达威严允惮,临危制变,与时舒卷,可为丞相主簿。至于伯侯,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当定河东之乱。”

    这六位谋士各安其位以后,果然人尽其才,很快便为国家建立了功业。时人都赞美荀彧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法。司马懿也夸赞他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大魏集团出类拔萃、闻名遐迩的文臣大概有五十余位,竟有三十多位是荀彧所荐,可见其对曹操贡献之大。

    公元210年,荀彧的风湿痼疾日益加重,瘫在床上,不能行走,加之以风寒侵体,晚上咳嗦不停,两个多月未曾痊愈。曹操闻之,几乎哽咽,询问他说:“如果你一病不起,谁可以代替你呢?”

    荀彧道:“您身边的谋士,跟我不相伯仲的大有人在。然而能够超过我的,我认为只有何夔。”

    因为之前贾诩和程昱也曾多次联名推荐何夔,于是曹操把何夔从乐安召回到身边,让他当自己的秘书,以便他日接替荀彧。

    公元211年,荀彧病情逐渐好转,曹操于是放弃了让何夔担任尚书令的想法,改任太尉长史。

    荀彧是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的谋士,荀彧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汉室,称自己为汉臣。那么他为什么要辅佐曹操呢?

    其实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汉室,这和荀彧的理想不谋而合。悲剧的是,曹操发现汉室已经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实力的空前发展之后,野心也膨胀起来。荀彧和曹操开始背道而驰。荀彧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尽心尽力辅佐曹操又反对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无情的践踏、终其一生也没有结果。这对荀彧的打击是很大的。

    最终,曹操和荀彧越走越远,荀彧成为了曹操的阻碍,最终凄凉的死去,不得不说是一大悲剧。

    为什么荀彧被今天的我们不断的讨论?

    作为帮助曹操制定了根本战略,为曹操奠定了基础,兢兢业业居中持重数十载的他,他的能力、功绩已经无需多言。存在于他身上的那种对立的情愫、理想与现实的纠结,跨越千年的情感碰撞让我们心生感慨。

    荀彧被称作“王佐之才”,是实至名归。

  • 青椒肉丝 青椒肉丝

    季汉卧龙,后汉王佐。诸葛亮和荀彧这两位神级大神都是为大汉付出了一生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荀彧事迹,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在于荀彧死前焚烧了所有跟曹操有关的信笺文字: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出。

    渤海小吏对荀彧的描述十分得我心,摘抄如下:

    史书的只言片语显示了这位颍川大才对于曹魏政权的基石作用。

    这位当初在鄄城帮他挽救革命的一州之镇。

    这位当初把他从眼馋徐州拽回来的总参谋长。

    这位当初力主他迎回汉家四百年老匾的尚书令

    这位当初给他带来一整套行政班子的组织部长

    这位当初写信劝他在官渡顶住的集团二当家。

    这位当初击垮袁绍后劝他继续做河北卷的班主任。

    这位当初他走到哪里都一切放心,粮草辎重一切都会搞定的帝国总理。

    这位曹操每有大事无不书信咨询的最大恩人,成为了他鲤鱼化龙后达成欲望的最大阻碍!

    曹操选择了——隐诛。荀彧也没有反抗,选择了体面死亡,这保全了他的家族后代。可以说荀彧的死,标志着后汉的亡。

    最后补充下其他人对荀彧的评价,可以侧面反映出荀彧的能力。司马懿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与司马家共天下的王导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 [已注销] [已注销]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在官渡之战前,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

    欢迎关注我,让我们共同读史明智。

  • charon. charon.

    三国有王佐之才荀彧的一生


    荀彧,字文若,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看看他的一生怎么?

    189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弊,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194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进攻陶谦,应该马上供给他们军备粮食。”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

    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以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他们,平素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来得急,计划肯定还没有定下;现在趁他计策未定来游说,就算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怀疑,那他就会恼怒而定计了。”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

    195年曹操击败侵入定陶的吕布,曹操向驻军巨野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


    荀彧劝阻说:“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最终能完成大业。将军本来是凭兖州起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况且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可以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不得不先稳定它。如今我们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就可以一举打垮吕布。然后向南联合扬州的刘繇,共讨袁术,以控制淮水、泗水一带。如果舍弃吕布不打而东攻徐州,多留守兵则攻城不够,少留守兵就会征百姓也来守城,不能打柴拾草。吕布乘机侵扰杀掠,民心将更恐惧,只有鄄城、范、卫三处可以保全,其余的地方都不为我们所有,这样就等于失去了兖州。要是徐州攻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

    何况陶谦虽死,徐州也不易攻破。徐州已鉴于往年的失败,将会因畏惧而紧密联合,内外相应。现东方都已收麦,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将军久攻不下,抢掠又无收获,不出十天,十万人马尚未开战自己先已困乏了。上次讨伐徐州,实行了以暴力相惩罚,徐州子弟想到父兄被杀的耻辱,必定会誓死奋战,没有投降之心,即使能攻下徐州,还是不能占有它。天下确实有舍这取那的事,以大换小,是可以的,以平安换危险,也是可以的;权衡一时的形势,不顾忌根基不稳固,一样是可以的。现今三者无一有利,希望将军对这种情况细细权衡。”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

    抓紧战机,收割熟麦,储存粮秣,积蓄实力。不久,曹操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196年,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荀彧则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

    197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以曹公的明智,一定既往不咎,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

    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荀彧还说:“如果不先取吕布,那河北也不容易图谋。”曹操说:“诚如您所说。但我所忧虑的,是又怕袁绍侵扰关中,引发羌、胡叛乱,向南引诱刘璋,那样的话我就要用兖州、豫州来对抗天下的六分之五了。那该怎么办呢?”

    荀彧说:“关中将帅数以千计,没有人能统一起来,只有韩遂、马超最强。他们见崤山以东地区正在争战,必定各自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以恩德招抚他们,派遣使者与他们通好,即使不能长久安定,但至少在您平定山东之前,足以不生变动。关西的事情可以托付给钟繇,这样您就可以放心出征了。”

    199年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等忠臣为他做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样。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袁绍败退北走,遣军屯于仓亭。

    201年,曹操欲南击曾与袁绍结盟的荆州刘表。荀彧认为:“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曹操纳其计,遂于挥军北进,扬兵于黄河之上;对驻守仓亭的袁绍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军。至此,袁绍主力丧失殆尽。

    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有人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却反对,曹操从之。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 ,时年五十岁。

  • 木風草海 木風草海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早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曾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 逆流的时光 逆流的时光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王佐之才,这是古语的说法,这是一个倒装句,换成现在的话应该是佐王之才,意思就是有辅佐君王的才能的人。这句话最初是用来形容董仲舒的,《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那么我们就可以聊聊荀彧有哪些才能了。

    荀彧,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正是因为荀彧不仅自己才智过人,更举荐了一大批谋士,这才是真正称得上王佐之才的地方。

  • 胖翠不胖 胖翠不胖

    • 荀彧,字文若,曹操账下第一谋士,“居中持重”,洞若观火,不仅仅善谋,守城退兵,治理百官,屯田水利,筹备粮草,器械,募佣兵源等样样精通,还慧眼独具,给曹操举荐了大批人才,实为曹操之“萧何”,乃曹操统一北方首席功臣。
    • 三国时期的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官,基本上一生都在不停的南征北战,四处征讨。但会打仗,能打仗是一回事,但能否打赢仗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决定战争输赢的因素有很多,后方供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时代,打仗就是打的钱粮和兵源。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首先,荀彧在拉来戏志才加盟曹操之前,妥妥的一员武官,跟随曹操参加了最早期也是最难的创业之路,比如征陶谦,吕布,陈宫,张邈等,那一年也是曹操最艰难的一年,不是荀彧守好兖州这个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将四面环敌,无处容身。其次,始终为曹操保证好战略物资供应,这一点太重要了。荀彧实有萧何之才,治理百官,屯田水利,筹备粮草,器械,募佣兵源等样样精通,也样样令曹操十满意。同时,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凡军国之事仍交由荀彧调度筹划,“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荀彧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始终指引着曹操顺势而为,终而统一北方。这些曹操心知肚明,对荀彧非常的信任和满意,认定其为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
    • 荀彧对曹操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举荐人才,比较出名的有谋主荀攸,鬼才郭嘉,治世大臣陈群,“豕虎”司马懿,善断的戏志才,华歆、钟繇、王朗位列三公等。曹操一生手下文臣武将接踵泉涌,连绵不断,关键就是用对了一个人,荀彧。人才对于任何朝代来说都是起决定因素的,荀彧这个HR为曹操输送了太多的能吏干将,这些郭嘉是不具备的,本身自己也是被荀彧推荐过来的,没法比。
    • 综上所述,荀彧实比曹操另一位谋士郭嘉更有本事些,对曹操的贡献要大些。如果朋友们还不理解,就参考一下当年汉初三杰中,韩信战功如此辉煌,最后刘邦立国后为啥封萧何为首功的主要原因了。

  • 江加 江加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他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他自己也名重天下,推荐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彧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同时,荀彧赖以服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彧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在那种复杂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一着有误,满盘皆输”的危险,袁术、吕布、张绣,陶谦、刘备、袁绍、公孙瓒任何一个都有争雄天下的可能,然而为什么是他们失败曹操胜利?就因为曹操能采纳荀彧正确意见,按照荀彧战略策划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期间的时局复杂多变,在我看来,荀彧的任何一计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荀彧的思虑之深,眼光之远决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侍中守尚书令荀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荀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月。……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按照荀彧的计策行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彧的功劳。当然曹操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作为统治者的曹操,能有这样的心胸,也是难得。

    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多数时候曹操远征在外,荀彧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这很像萧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也是荀彧的风格,可以说,荀彧集张良萧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确是“略不世出”的大才。然而荀彧阻碍曹操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种考虑,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汉帝权力,考虑荀彧在曹营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对荀彧言听计从,不打倒他的话估计曹操难以如愿以偿,造成了荀彧不得善终的悲剧。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咸熙二年(265年),追赠荀彧为太尉

  • 我是阿李 我是阿李

    荀彧能力很强!是曹操第一谋士,实有王佐之才!对曹有张良之谋,萧何之能!

  • faer6260361 faer6260361

    在三国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谋臣,魏国的荀彧,荀文若。

    他的分量,很多读者可能不会了解,我们一提到三国最先想到的就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这些谋略纵横的谋士,但是曹操早年如何打下基业,用的便是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这些顶级谋臣,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这些名字没有被大放异彩,甚至很多故事都一笔带过,其实非常可惜。

    荀彧是一个战略家,是一个大管家,他的计谋不毒辣,但是战略部署非常老成持重,每每都能帮助曹操建功立业。在曹操大官渡之战的时候还经常传书信询问荀彧,这样的文人可以说顶得上十万雄兵。

    在吕布偷袭许昌,曹操在前线攻打徐州的时候,荀彧也是代为坚守兖州三郡,当时夏侯惇都说:荀彧是此刻的屏障,一切军政要务必须由荀彧过手。


    在游戏三国杀里面,荀彧的技能是驱虎吞狼,和节命。这也是非常符合他的计谋风格,他总是在队友最虚弱的时候给大家打上一针强心剂!没有人不喜欢荀彧,除非他的敌人,就连曹操所有的儿子都敬重荀彧,把荀彧当作自己的老师,争先恐后地向他请教问题,和他拉拢关系。

    刘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曹操的诸葛亮周瑜就是荀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荀彧在三国历史起到的推动性作用可能要比诸葛亮,周瑜更大!


    在电视剧里面,曹植要走皇帝走的门,荀彧正好路过吧曹植拦住了,双方发生了争执,曹植要杀荀彧,于是曹操来,一个巴掌把曹植打懵逼了。为什么呢?

    荀彧反对曹操称帝,荀彧忠于大汉王朝,曹操感谢荀彧,敬重荀彧,拿荀彧作为自己的知己,但是没有想到这件事上荀彧会反对自己,曹操及无奈也痛心。只好拿曹植出气,不管怎样,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永远无法磨灭。


    什么叫王佐之才?

    帝王,辅佐,的,人才,连起来就是辅佐帝王的人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三国的第一谋臣。只不过在小说里面戏份不多而已。


    荀彧的智慧,忠诚,正直,都是古今罕见的。曹操要是没有他,很难在早年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 温柔岁月 温柔岁月

    能力和水平较好,是谋士型的人材。

  • 幽幽静兰 幽幽静兰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

    荀彧的才干可比萧何与张良。不仅有王佐之才,还有帝师之能,难能可贵的是还有圣人门生的品德。最大不同的是没有他们两个识时务。这是他最大的弱点,但也是他最大的亮点 。

    为什么有些人说他更像是一个殉道者:

    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背袁投曹,背强投弱。他为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曹操出征,他坐镇后方。曹荀在曹操称魏王以前的关系说是君臣,倒不如说是朋友。但是他最终看错了曹操,他眼中匡扶汉室的人,变成了魏王,最后为理想殉道。荀彧有大才,能识才,可终究看不清奸雄,可世间又有谁能看透奸雄呢?

    荀彧和诸葛亮很像,从才能上他俩是整个三国时期最懂政治,最会治国的人。为人上,两人也几乎毫无瑕疵,都立志兴复汉室,只不过诸葛亮是因为刘备这个人,而荀彧是因为荀氏一族世受汉恩。然而比起诸葛亮,荀彧或更显得悲剧,因为自己的理想被最信任的人背叛。荀彧最希望的是天下一统百姓能安居乐业,皇帝是谁不重要,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人。

    荀彧对曹操非常忠心!但是在他心中,他对汉朝更加忠心!这也就是为何他在曹操加封魏王之后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他追随曹操,是因为他相信曹操能够扫平群雄,恢复汉室江山。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毕竟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汉天子迁都许昌以后最起码相对在董卓,李傕等人手中的日子好过多了!同时稳重,每次曹操远征,他都是负责总督后方粮草事物!为曹操安定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三国文臣第一人

  • 狼心狗肺 狼心狗肺

    因为他自追随曹操以来,一直属于顶级谋士,大小战事,国家治理都是他在出主意。

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

战争策略 | 运营

《王佐之才》是一款需要开动你的脑袋来进行排兵布阵,攻城略地的游戏。玩家可以相互组队配合与敌对玩家展开较量。在游戏里你是一名王佐之才,所有军队任你调度,让你体会到带兵出征的快感,喜欢的千万不要错过,新用户注册有好礼相送哦。

雪狐手游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