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雪狐手游网,最好玩的手游下载平台
首页 一战成名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哪些?你最欣赏哪一位?
大家都在玩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哪些?你最欣赏哪一位?

山海皆可平 山海皆可平

共92个回答

  • 南叹 南叹

    四野名将韩先楚的成名之战,其实可以追溯到红25军长征途中的“独树镇战斗”,面对蒋军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的突然袭击,红25军(只有3000人)自军政委以下抡起大刀与敌血搏,终于转危为安。尽管此战韩先楚表现神勇,可他毕竟还是一名营长,还算不上真正的“将领”,只能说是崭露头角。而韩先楚真正“一战成名”从而引起高层重视,还得说是1936年6月的“定边之战”。

    (韩先楚《战将》剧照)

    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韩先楚还是一名小营长,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中,红一方面军大破东北军,全歼其第109师,战斗中韩先楚率部最先突入敌师部所据守的镇子,毙中将师长牛元峰,战后即升任红15军团红75师223团团长。不久在东征山西期间,以一个团牵制了晋绥军五个团,同时保卫了红军总部的安全,直接被任命为中路军副司令以及红78师副师长、师长,终于迈入将军行列。


    1936年5月,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和征粮扩红,红一方面军再次进行“西征”,打击对象是“宁马”的马鸿逵和马鸿宾两部,红军主力以红1军团、红15军团、陕北红军81师、骑兵团等部共15000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在司令员彭总的率领下杀入宁夏地区。在分两路前进的红15军团阵营中,韩先楚率领的红78师单独在北线行动。

    1936年6月13日,红78师主力进至定边县城外围,听这县城名字就知道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没错,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之处,古有“东接榆延,西通甘凉,南邻环庆,北枕沙漠,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称。其时定边四周城坚墙厚,非常的易守难攻,之前先后经过的红15军团之红73师、红75师都曾攻而不克,由于任务紧急,最终都只能绕城而过。


    韩先楚不信这个邪,亲自到一线侦察,发现定边守敌(马鸿逵的一个骑兵营加一个保安团)既不弃城逃走,也不敢向红军开枪骚扰,因而同意前卫232团首长的判断:“敌之所以固守孤城不敢行动,一是惧怕被我围歼,二是怕弃城逃跑交不了账”,经过观察,韩先楚认为定边城墙虽然坚固,但高度有限,完全可以用云梯攻城。

    韩先楚一边命令师主力第233、234团跑步赶来战场,一边致电野司、红15军团指挥部请求批准攻城,然而彭总的回电却是兜头一盆冷水:“置定边于不顾,继续绕道前进”!其实彭总的考虑也有道理,野战军在西征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尽量歼灭宁马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去攻击坚城,毕竟红军火力贫弱,又有红73、75师的失利教训在前。


    然而韩先楚考虑再三,认为确实有把握攻下定边城,并且在西征过程中红1军团捷报连连,而红15军团的战绩乏善可陈,再不取得一次可观的胜利必将影响士气,于是第二次召集师、团两级指挥员开会商讨,韩先楚的意见是攻城虽然违令,但不打实在太可惜,错过这个机会,将来再攻取定边肯定要付出更大代价,而红军指挥员理应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临机决断。


    红78师各级指挥员最终统一意见:坚决打!于是再电上级:“敌惧我歼,攻城可克,我师决计克城歼敌,望速核复”,然而野司的回电仍然是:“袭击定边,恐难奏效,仍照原计划前进”,红15军团部也来电命令红78师放弃攻城迅速西进。这可就麻烦了,彭总治军极严,敢违抗他的命令还真罕见,并且军团部也不支持攻城,韩先楚一时间犹豫起来。


    认真分析完敌我情况,韩先楚仍然认为攻必可克,并且部队已经展开准备攻击,现在撤围亦将影响士气,于是韩先楚第三次召集师团干部会议,宣布决定红78师将违令攻城,所有后果由他一人承担。有戏说当时红78师还有特派员反对,遭到韩先楚斥责云云,那都是不成立的,真有野司或者军团部的特派员在场,韩先楚的攻城计划一准泡汤。

    1936年6月14日凌晨,红78师按作战计划奋勇攻城,部队按照韩先楚“声东击西”的预定战术,以一个团佯攻城东,当马家军看到红军抬着云梯向城东方向扑来时,立即调集大部分力量聚集过来,企图负隅顽抗。一俟敌人中计,埋伏在城西和城南的两个团迅速发起攻击,仅用两小时便杀入城内全歼守敌,缴获大批弹药辎重,成为红15军团在西征路上的最大胜利。


    韩先楚马不停蹄,破城后仅留下少量兵力驻守定边,亲率红78师主力立刻开拔落实西进命令,一并向上级报告了定边战斗的胜利消息,可谓是两不耽误。不久军团转来彭总的复电:“你们敢于机动灵活,攻克定边,庆祝胜利”!于是韩先楚抗命克定边、反获彭总嘉奖电的事迹传遍三军,后来彭总对此曾经解释说:“当时顾虑,若定边攻取不下,会影响整个作战行动”。


    此战过后韩先楚声名鹊起,旋调入红军大学深造,1937年8月出任第115师主力团688团副团长(红15军团主力红75师改编)。这就是上将韩先楚,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将军,你想不喜欢他都难!

    (彭总在战将中的剧照)

  • ̀ⴎꀀ ̀ⴎꀀ

    一生只打了一场战,但其名千年以来几乎是家喻户晓,这算是典型的一战成名吧?

    这个人就是赵括,一生只打了一场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从此以后小括名传万里、声播千年,经久不衰,可谓是一战成名第一人。

    小括虽然是个官二代,但从小勤奋好学。上午习文、下午习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无一日敢懈怠。

    渐渐的天下人都知道了聪明好学的小括,更听说小括的父亲赵奢都不是小括的对手;马服君赵奢可是连虎狼之师的秦军都能揍个半死的人。所以天下人都怕小括,包括秦国。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开干。面对远道而来的秦军,怕死的廉颇居然一退再退,再退就退到邯郸了。虽然你廉颇怕死,但赵国有的是不怕死的好儿男。所以当世第一兵法大家,视死如归的小括领命出征。

    小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伸张正义誓要将无道的暴秦狠揍一顿,比他爹揍的还惨;要让这自以为是的秦人长长记性。

    年轻人就是要意气风发,就是要勇往直前。不用想那么多,上去直接干;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全部带上,全军出击。

    果然,不可一世的秦军在小括面前不堪一击。追,往死里追,追上去揍不死他丫的。

    只是没想到追过头了,小括被包围了。小事,知识决定命运。小括神情自若、不慌不忙的拿出兵书,认真的学习起来。

    可没想到临走时走的匆忙,带错书了,兵书没带,就带了本《金瓶梅》。没事,兵书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于是小括激励全军,带头冲锋,结果一不小心战死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虽然小括战死了,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都记得他,赵括真正做到了一战成名。

  • lmlmsj lmlmsj

    张万年大战禄平,打得越军刷出口号“打垮127,活捉张万年!”

    1979年2月16日,解放军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张万年指挥部队秘密越过边境,准备发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根据侦查所得消息,当面的越军有大约三个营,他们在所控制的支马、龙头地区构筑了大量工事,埋设了许多反坦克地雷,而且支马地区地形复杂,丛林茂密,敌军防守森严,可谓凶险异常。

    张万年决心用优势火力砸烂敌人的乌龟壳,他把全师重火力和军属榴弹炮营都摆在一线,力求炮火准备阶段就敲掉敌人七成的防御力量。

    17日6时40分,全线发起火力准备,将当面越军防御阵地打成一片火海。炮火延伸后,总攻发起。127师379团从左翼迂回,在85mm加农炮支援下直接把越军的主阵地砸了个稀巴烂,381团从右翼迂回,直接翻过了1000多米高的主峰,从越军背后杀出,127师仅用一天半时间就全部占领了支马、龙头地区,歼灭越军约2个营。使得禄平城大门洞开。

    2月27日上午7时,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127师以一个坦克营为支援,向禄平县城发起猛攻。由于127师行动迅速,攻势猛烈,至27日当晚解放军已兵临禄平城下。此时,据守县城的越军残部见大势已去,纷纷溃逃。

    127师于28日上午11时进入禄平县城,张万年看到街道两侧贴了不少越军的标语,上书“打垮127,活捉张万年!”不禁哈哈大笑,对战友们说:“他们对127师了解得很多,又兴师动众进行这样的战前动员,但还是打输了。我们应当尊敬他们,毕竟他们的情报是准确的。”

    3月3日,张万年又指挥127师强渡奇穷河,打垮了防守河对岸的越军338师462团,此时,127师已经孤军深入,军首长希望127师先回撤到北岸,以免被越军包围,但张万年经过反复思考,果断决策:不撤,抓住战机,继续渡河。

    当晚,127师的3个团全部渡河,向南岸越军发动急袭,河对岸的越军摸不清解放军到底来了多少部队,乱作一团,只能以零星炮火还击,战斗到3月4日15时,南岸的迷迈山被127师380团攻占,山下的1号公路也被切断,胜利完成了预定任务。

    张万年以一师之力,与55军形成夹击河内之势,迫使越南将在柬埔寨的3个师调回,并发布总动员令,3月5日,解放军以交替掩护的方式开始撤退回国,127师所部频频杀出回马枪,使得越军不敢尾追。

    到3月11日7时,127师全部撤回国境内,没有落下一个伤员,没有丢下一具烈士遗体,没有一个人被俘。在23天的作战中,127师以伤亡1000多人的代价,击溃和歼灭越军7个营,击毙和俘虏越军2125人,缴获各种枪支855支(挺)、各种火炮57门、40火箭筒142具、电台18部和弹药及军用物资一批。

    127师在此战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广州军区通报表彰,邓小平同志点名要看张万年写的总结《杀鸡用牛刀——师长张万年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问题》,并对该师大为赞赏。

  • 然然巫 然然巫

    白起、项羽、霍去病、粟裕、徐向前、刘伯承、彭德怀、朱德、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黄公略、孙立人、薛岳、罗卓英、李宗仁、白崇禧、关麟征、邓华、陈赓、韩先楚等。

























  • 王天庆ing 王天庆ing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川中名将——刘伯承元帅,成名之战足够精彩。

    刘帅是国内外知名的军事家,被美国军事专家杰米· 卡洛奇评论为二十世纪,全世界范围内六位“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在也是我军高级将领中成名很早的军事指挥官,在北洋军阀时期,刘帅已经是驰骋川中,纵横沙场,甚至打败了当时担任滇军旅长的朱老总。现在很多人知道刘帅早年成名为“川中名将”,却忽视了刘帅的成名之战。


    那是在1923年北洋军阀和四川军阀的混战中,当时刘伯承元帅任职于护国军熊克武帐下,担任团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熊克武和但懋辛占领重庆、成都,成为北洋军阀的眼中钉。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吴佩孚调集赵荣华、卢金山等入川,驻守恩施的杨森为先锋,同时川军的刘湘等人为内应,众多势力对熊克武和但懋辛进行围剿,熊克武镇守成都,危机四伏。


    此时刘伯承元帅带领他的部队行进至川鄂交通要道龙驹坝,按照上峰要求,刘帅需要赶到铜锣方向支援。到达支援地带后刘帅发现敌军强大,考虑到正面攻击很难取胜,于是刘帅以一部分人马正面拖延敌军,亲自率军从侧面迂回侧击,攻击敌人,成功将敌人击溃。

    取得一场小胜的刘帅还没有来得及休息,驻扎丰都的杨春芳看到北洋势力强大,就率领自己一个旅的部队投降北洋军。杨春芳投降北洋后,立即率领部队进攻万县,而万县是刘帅的后方,当这个消息传到刘帅耳中时,刘帅认为兵贵神速,应当立即进攻杨春芳。


    刘帅也来不及请示上峰,带领着部队立即回师救援万县,当部队到达马头场的时候,天色已晚,士兵也有些疲乏。刘帅对部队进行动员说:“我们如果今天休息了,明天进攻万县,敌人就会做好准备,那时候我们将会更加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像敌人发起进攻,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会很快打下敌人。”在帅的动员下,军队士气高涨,一夜急行军90里,到达万县刚刚是佛晓,刘帅立即组织部队进攻,一下子将杨春芳打的溃不成军,重新占据万县。

    刘帅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主力战场上的熊克武却是一败再败,北洋军阀很快要将成都合围,熊克武便要求刘帅率领部队立马解围成都,这种情况下刘帅不得已放弃万县,沿长江而上,行至半路听说成都已经失守,熊克武退往北川。


    当时驻守重庆的但懋辛听说成都失守,亲自带领第六师像成都进军,同时让刘帅率领混成二旅和部分一师部队,由北川堵截北洋军。但懋辛带领六师到达成都郊外时与成都的军阀发生战斗,双方鏖战两天两夜,陷入焦灼状态。

    刘帅则按照但懋辛的部署要求,率领军队绕道川北,连续击溃广汉、新都的敌军,北洋军向德阳方向逃走,此时但懋辛要求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刘帅通过侦查得知成都郊外的战争陷入僵局,于是召集部队商量对策。


    当时有人认为“目前军队已经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而且部队连续作战,异常疲惫,急需修整,不宜出战。”也有的认为“现在成都距离这边比较远,以疲劳之师,长途奔袭,不一定能取胜”。刘帅对他们分析目前的局势说:“军人打仗,打的就是士气。目前北洋军队已经占了成都,兵力相对但懋辛也有优势,长久下去但懋辛部队一定会失败,那个时候我们将会受到南北两部分的夹击,也会失败。不如我们现在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并且我们现在位于川北,敌人也一定认为我们不会南下,那我们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是我们打败敌人的好机会。”

    同僚听了刘帅的分析,认为他说的非常在理,都标示愿意南下。于是刘帅率领他们南下成都,正所谓兵贵神速,刘帅率领部队攻其不备,首先在二台子打败刘萌西旅,并击毙旅长刘萌西,而后乘胜追击将陈遐龄包围,陈遐龄率一个团逃脱,剩下两个团被迫投降。但懋辛也趁机率领部队返工,敌人溃散而逃,刘帅昭和但懋辛成功收复成都。


    这次战斗中刘帅率领部队驰骋四川,来回转战几百里,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四战皆捷,最终收复成都。

    刘帅在此次战役中充分体现他对全局局势的把握,从大局战略的角度出发,配以灵活的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全胜。此战之后刘帅“川中名将”的名声就不胫而走,刘帅也成为了著名的“川中名将”。

  • [已注销] [已注销]

    封狼居胥的少年民族英雄、冠军侯霍去病(公元前140年——117年),是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外甥。

    少年时的霍去病就善于骑射而且乐于钻研兵书,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召为近臣侍中,汉武帝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大力培养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刘彻任命年仅17岁的霍去病为票姚校尉跟随卫青出击漠南。霍去病率领800轻骑远离大军,进行大迂回大穿插深入敌后,攻击敌人防守薄弱的大后方,出敌意外地打了一场闪电战。歼灭敌人2000多人,包括相国等一批高官,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此战意义重大:1.极大动摇了匈奴军心,使敌人士气低落。2.极大鼓舞汉军士气,经过一个月修整汉军又歼灭敌人10000多人。3.经此一战,汉武帝意识到,此战战略意义极大。此前,汉匈之间胜负参半,而且匈奴略占优势,而霍去病这一战,性价比极高,从胜负比率来看远超之前抗匈第一人卫青战绩。总结经验:此前,汉军是骑兵、战车同步协调作战,战车虽战力强于骑兵,但机动性差,而骑兵必须配合战车,就失去了骑兵的机动优势。通过此战,汉武帝意识到精轻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所在。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作战方式、作战思想的分水岭。此后,汉军对匈奴作战几乎以精轻骑兵为主,战法采用了大包抄、大迂回、深入敌后、先击弱(敌人大后方,补给重地,这些地方远离战场,所以防卫较弱)后击强(敌人的主力作战部队,失去了补给的部队其战斗意识、战斗决心及战力可想可知。只能呵呵了)。所以汉武帝大喜,破天荒地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勇冠三军之意,可见汉武帝是何等欢喜)。所以我推崇霍去病为一战成名。

    此后的战况也证明了此战的战略意义。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出击河西,分春夏两次作战。霍去病先后仅率领数万人歼灭俘虏匈奴近10万人,牛羊不可胜数,俘获匈奴祭天金人。中国第一次占据河西走廊,解除匈奴对西域的控制。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提供了必要条件。

    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和大将军卫青各领5万骑兵出击漠北,寻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完全放弃补给,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部队的机动性,进行大迂回、大包抄、出敌意外地闪击左贤王,歼敌7万余人。然后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霍去病在此进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封狼居胥的由来,象征意义极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3岁。汉武帝痛心疾首,追封景恒候,葬茂陵(汉武帝皇陵)。




  • 牛冰冰 牛冰冰

    李云龙的原型,打仗抗命、跑步查俘虏、封条抢物资,将军太个性了!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我最欣赏的是"中国版巴顿"——钟伟。

    这位名将,在历史上都做了些什么?为何会被称为中国巴顿,听我给你仔细讲讲。

    钟伟是湖南平江县人,平江运动中随着彭老总加入了红军。长期的革命斗争,让钟伟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军。长征期间和陕北的斗争期间,钟伟一直担任政治部主任之类的文职,直到八路军挺进豫西,南下支队成为了新四军第三师,钟伟才做到团长职务。

    新四军第三师在黄克诚大将带领下挺近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成立初期最强的部队。而钟伟,也成了第五师的师长。

    一场大战,让钟伟成为了林老总的爱将,让他成为了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从师长直接升为纵队司令的将军。

    这场战斗就是一打靠山屯。

    一打靠山屯,属于三下江南战役的一部分,是第三次下江南作战的最精彩之战。当时的情况非常有意思,野司林总要求南下围歼德惠的国民党新一军,钟伟被要求到中长路,配合1纵聚歼德惠东北大房身之新1军。可是,钟伟鲁国靠山屯是,遇上了敌人87师262团两个营。钟伟正发愁老是配合别人一肚子火,现在遇上两个营,说啥也要吃掉!

    当时,钟伟就和政委发生了争执。政委要求听野司命令坚决东进,不能耽误。钟伟不想错过说:"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

    就这样,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野司三个电报来催,钟伟都不为所动!钟伟围住88师一个团就是一顿爆揍,还不停发电报给野司,配合我打援!结果,一纵二纵两个纵队都过来给钟伟打援,靠山屯的歼灭战就此打了起来。

    最终,第五师全歼了88师一个团,又配合兄弟部队全歼了87师,大获全胜!

    事后,野司还表扬钟伟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钟伟的这个故事,在小说《亮剑》中变成了平安县城战役,后来又多次搬上荧幕,钟伟的名字人们不知道,但人们知道了钟伟为原型的李云龙和丁伟。

    钟伟和李云龙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钟伟脾气不好,经常和政委干仗,意见不统一时,就独断专行,相当霸道。

    钟伟在东北俘虏了新五军军长陈林达,就靠着组织集体跑步的方法给挖了出来。这个故事,在《亮剑》中俘虏的国军军官成了"鄙人不善奔跑"的常乃超。

    钟伟还经常很霸道抢物资,每次都是各种封条一贴,物资就属于钟伟的了。这一幕,在《亮剑》电视剧中,编成了"王有胜阅兵",王有胜被打。

    评定军衔中,闹得最凶的少将便是钟伟。钟伟声称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上,结果被林老总训了一顿才老实。这一幕,在《亮剑》中,成了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个人一起闹事罢课。

    不过,钟伟刚正不阿,绝没有《亮剑》李云龙的那张搞特权高高在上的感觉。

  • mudball mudball

    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飞机24架,歼敌1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削弱了忻口战场上敌人的空中力量,书写了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段辉煌的传奇。

    时任769团团长的陈锡联,那时刚刚22岁,但虽然年纪年轻轻,资历却并不浅。他14岁参加革命,作战勇猛机智,屡立战功,18岁任团政委,20岁参加长征时,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0师师长了。这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红小鬼’,以一个神来之笔,打了一场令他闻名全国的战斗。

    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后,陈锡联率769团独自行动。师长刘伯承在与他分别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到抗日前线后,机断行事,主动歼敌,小心谨慎,宁可把仗打小一点,但要打好打响’!

    年轻的八路军团长率领部队行至代县附近时,看到日军的飞机不时在头上掠过,这位优秀军事指挥员以其特有的敏锐嗅觉,通过亲自侦察得知阳明堡日军机场就在眼前,陈锡联在无意中寻到了求之不得的战机。

    机不可失,陈锡联决定打掉日军机场。经过精心的谋划,他对进攻机场做出了周密的布置,阻援、主攻、保障,还有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各司其职,力求一击致胜,取得769团抗日战场上的‘开门红’!

    769团按照隐蔽潜入、出其不意的作战方案,对守军不多的阳明堡机场发动突然攻击,打做梦也想不到会被袭击的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激烈战斗,769团主攻部队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顺利完成任务。阳明堡机场中的24架飞机全部被炸毁,陈锡联率部打出了一个经典传奇的战斗。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的消息传开后,蒋介石半信半疑,在晋绥前线作战的蒋军官兵更是视为戏言:土八路凭几杆破枪,几门小炮,就能摧毁日军的飞机场?真是天大的笑话。

    然而此后一连十多天,忻口和太原的蒋军都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蒋军飞机还特意到阳明堡一带侦查,发现机场已一片狼藉,直到这时他们才相信了——八路军果真创造了一个奇迹,把敌人的机场给摧毁了。

    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蒋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立即致电周恩来:‘阳明堡炸毁敌人24架飞机是抗日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

    蒋校长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不但颁发了嘉奖令,还发了两万元大洋奖励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这也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唯一受到蒋校长现金奖励的战斗。

    年仅22岁的陈锡联以自已独到的细心观察、敏锐嗅觉和精心谋划,以敢打必胜的精神,打出了人们难以想象的一场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他也凭着这场广为人知的夜袭阳明堡战斗,一战成名!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 橙子 橙子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许多,比如战国的乐毅、西汉的陈汤、东晋的谢玄、南宋的虞允文。其中,虞允文因为文官领兵、临危不惧、文釆照人,最为令人敬佩。

    乐毅

    乐毅出自名门之后,其祖上就是名将乐羊,当年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礼贤下士,乐毅为其诚心打动,决定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合纵攻齐,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一战成名。

    可惜燕昭王去世后,继任的燕惠王中了田单离间之计,战场临阵换帅,结果使得乐毅灭齐失败。

    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争位,呼韩邪单于得到汉朝支持,致支单于率部西迁,并在西域站稳脚跟。

    在没有得到朝廷授权的情形下,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矫诏出征致支单于,结果一战成名,在杀了致支单于后,上表朝廷表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谢玄

    东晋骁勇善战战斗力惊人的北府军,正是由谢玄组建并训练成军,淝水之战中,强大的前秦苻坚近百万大军,也正是被谢玄率领的八万北府军击败。

    淝水之战后,谢玄和他的北府军一战成名,东晋也因此维持了四十余年的和平。

    虞允文

    公元1161年9月,金帝完颜亮亲率大军分四路大举南侵,一路势如破竹进迫长江,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以一万八千人大败金军四十万取得了采石矶大捷,《宋史》记载:“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虞允文一战成名。

    对于诸多一战成名的名将,虞允文格外引人注目,被人欣赏。

    1.文官领兵

    历史上,文人领兵作战的不少,特别是宋朝,但是能一战成名并且取得赫赫战功的却也不多见,而南宋的虞允文算得上是其中一个。

    2.临危不惧

    本来虞允文只是一个辅助,后来才成为主角。当时,完颜亮南下,从涡口渡过淮河,此时淮东、淮西的宋军纷纷后撤,南宋“中外震恐”,形式危急。

    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犒师。当虞允文看见宋军萎靡不振,挺身而出,亲自督师,鼓舞士气。

    3.文釆照人

    虞允文以文釆出众而出仕,其书法更具特色,“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作品有《适造帖》、《钧堂帖》、《虞雍公奏议》等。

    可见,虞允文以文章出仕,然后遭逢危急,挺身而出,一战成名。后来,虞允文做到了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堪称真英雄,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 志成教练 志成教练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二百师师长,抗战英烈,仁安羌一战大败日军,救出七千英军。

    韩先楚:开国上将,早期参加革命,部队勇敢分子,辽沈战役,率领四十军千里奔袭围攻廖耀湘兵团,获得旋风司令美誉。

    杜聿明: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部队是中国首支机械化部队,昆仑关一战与日军第五旅团血战,击毙敌军旅团长中村正雄。


  • 医学屠夫 医学屠夫

    应该说大部分名将都符合这个一战成名的名将的条件,因为既然能够称得上名将,必然有代表性的战役,比如孙膑围魏救赵,曹刿一鼓作气,乐毅破齐之战,田单的火牛阵等等。题主可以把古今名将全部都摆上去,肯定能找到某一场让他一战成名的战役。

    • 这里面我更欣赏蒙恬,卫青,陈汤,王玄策等人,因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他们的代表作是对外战争,而且赢得漂亮传奇,其中最欣赏的应该是陈汤,最主要原因不但仗打赢了,灭了不听话的匈奴郅支单于,维护了汉朝边疆的稳定,还流传下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在中国最豪迈最振奋人心的名言中,都可以排在前几名。这句话除了能够反应出大汉王朝的强盛,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国家的认可度比较高。这应该也是汉能够成为汉民族称号的原因所在吧。

  • 小茉莉 小茉莉

    对越反击战中,打的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当属高平战役。是役,时任广州军区42军124师师长固辉一战成名。

    1930年10月,固辉出生在辽宁省盖县(笔按:今盖州市,县级市)。固辉还没周岁的时候,日军铁铁已于1931年9月19日侵占盖县,后成立了伪盖平县行政公署。1945年11月,辽东人民自卫军收复盖平,这一年固辉15岁。好景不长,次年10月,国军侵占盖平。


    1947年8月,固辉参军入伍,被编入辽宁军区独立2师5团1营1连。随着战事发展,固辉所在部队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改称42军,下辖124师(主力师)、125师、126师。固辉当时就在125师,首任师长就是后来的彭龙飞少将。固辉随部南征北战,参加了东北秋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

    建国后,固辉长期在42军服役。截至1979年对越反击战前夕,固辉已经是124师师长,时任政委李志强。124师当时是42军中唯一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下辖步兵370、371、372团和炮兵团。尽管124师兵强马壮,可是存在着缺乏实战经验的短板。最为关键的是,124师是出国作战,并不熟悉越军的作战特点,可谓是处处有战斗时时有敌情。

    124师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都是主力师。早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于黄草岭、烟台峰一线阻击北犯的美韩军13天,创造了歼敌2700余人的光辉战绩。124师毕竟底子好,固辉立足于部队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临战训练之后,战斗力得以大大恢复。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前,广州军区前指已经做好了部署:

    42军及配属炮兵、装甲兵、工兵等部,兵出广西龙州县布局关,后走牛车小路向越南东溪县城实施奇兵穿插。

    第126师配属第43军坦克团(欠1个营)作为第一梯队,打开东溪的突破口;

    第124师装甲摩托化集团作为第二梯队,进入4号公路继续向高平发展进攻;

    第125师向复和、广渊进攻,打通3号公路;

    配属本军的第43军第129师娘截断七溪以北的4号公路,保障主力翼侧安全;

    124师装备阵容豪华,集中了100余辆坦克和履带车辆、200余辆汽车和特种车辆,搭载步兵组成装甲摩托化梯队,向越北纵深地区实施大胆穿插进攻,含配属部队和民工总兵力近2万人、约1000辆车炮,这种装甲摩托化部队进攻作战在我军历史上尚属首次。固辉率领124师一路狂飙突进抢渡班波河,高平越军王牌346师旋即组织毁路炸桥,想方设法阻滞我军穿插前进。

    124师自兵出布局关后打的很艰难,就是在缺乏坦克火力的支援下,前锋部队依旧打出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风格。19日,124师前锋372团1营连夜急行军16公里,进军至博山东南1公里处的果冈地区。博山位于越北军事重镇高平市东南约7公里处,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700米,海拔400余米。

    加之,博山坡度较缓,山上树木又出奇的稀少,以致于视界开阔,为越军346师构筑工事提供便利。越军在此布置重兵,形成了多层火力,给124师带来了不少麻烦。固辉沉着指挥,令所辖3个团进至博山附近,形成了兵临高平城下的威逼态势。

    21日7:30,固辉参加42军政委勋励主持召开的军作战会议,部署对高平的攻击。此时,广州军区前指电令:9时先不攻高平,构筑好工事,选好炮兵阵地,待41军到达后再攻击。固辉与勋励一番研究够认为,根据当面敌情,应继续攻打高平。固辉的想法不无道理,考虑部队缺乏实战经验,应争取与敌白天展开巷战,总攻时间拟定为12时至14时,否则对攻城不利。这一建议得到了广州前指的认可,隧决定对高平展开强攻。

    24日,124师与42军坦克团步坦协同,长途攻进达70余公里,歼敌1555人后,攻克高平。124师战果辉煌,整个对越作战期间,毙、伤、俘越军2991人,自身损失900人。

    固辉一战成名,后出任42军副军长。1985年6月,十一大军区调整中,固辉出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跻身副大军区级。1988年9月,固辉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4月,固辉接替向守志上将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94年,固辉晋升为上将军衔。

  •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

    回答这个问题呢,需要先明白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名将,历史上本来名将不胜其多,犹如天上的璀璨繁星。其二是因为一站成名,这个就一下划掉一大片呢。下面呢我们就说几位因为一站成名的名将。

    1、屠夫白起之长平之战;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也是无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阵前换将替下廉颇,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括,历史典故“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赵括一改之前防守的策略,大举进攻中了白起的诱敌之际,被围困突围后无果断粮46天被迫投降。赵军四十多万大军被当了俘辱。白起全部坑杀,一站成名,当然也是凶名。被后人调侃称“屠夫”。

    2、霸王项羽之巨鹿之战;

    项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西楚王朝的创立者,自称“西楚霸王”,以武力著称,被后人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起伏,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带领族人也是响应潮流揭竿而起,加入推翻暴政秦朝的义军之中。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项羽率诸侯义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勇气,楚军士气振奋,奋勇死战,大败秦军。经此一站成名,威名远播。秦朝主力丧失殆尽,已经名存实亡。从此项羽基本确立了在各路诸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3、少年英雄霍去病之漠北之战;

    霍去病,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名将卫青的外甥。成名有语“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精兵出征匈奴,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王与所属朝廷众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霍去病时年才21岁一站成名。此战以后,匈奴远遁漠北,百年内再没敢进汉朝一步,经典谚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这里也。

    4、张辽之合肥之战;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下属“五子良将”之一。为历代后人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出征汉中张鲁,孙权见曹操大军远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合肥,双方兵力差悬殊,此时张辽作为守军反其道而行之率领八百骑兵夜袭孙权,一路威猛冲杀至孙权大军帅旗处,吓得孙权彻底方寸大乱跑至不知名的小山头上,面对十万大军张辽几次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吴军军经此一役,士气全无。后围城数十日久攻不下,孙权退兵。张辽见其撤兵,乘胜追击,吴军大乱,孙权差点被活捉,凌统拼死才救出孙权,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无数,惨败收场。此站成为孙权一辈子摸不掉的奇耻大辱。反而成全了张辽,一战成名,威震江东。其中“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千古。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历来更朝换代不乏经典战争,其中出的名将更是不计其数,没有成名之战,何以扬之威名。要说最欣赏那一位,鄙人最喜欢霍去病,为何呢,因为他生而逢时,少年英雄。我也有过小年梦,就是长大以后作为一名将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他是我少年的一个梦,虽然现实生活中和平年代不能成真,但霍去病缺填补了我少年心中的空白,慰籍了我儿时梦想的遗憾。

  • 小愚 小愚

    一场经典战役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不乏其人,如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将战神白起、巨鹿之战的楚霸王项羽、背水一战的兵仙韩信、官渡之战的奸雄曹操!王哥最欣赏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所指挥的经典战役阏与之战!他也因此战一战成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战争背景

    • 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69年。当时赵国是除了秦国以外势力最强的诸侯国,从地理位置上看赵国又与秦国接壤,符合秦国当时所执行的远交近攻的方针。如果灭了赵国,其他国家就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资本,所以秦国一直想要灭掉赵国!
    • 事件起因:秦、赵两国在互换失地的交易中,赵惠文王得到本以失去的土地后,拒绝履行承诺。秦昭襄王大怒,派大将胡阳领兵攻打赵国!

    赵奢简介

    生卒年龄不祥,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曾在担任过燕国太守。赵惠文王时期,最初是一个征收税赋的小官,因执法无私,在收税期间结识平原君赵胜被推荐给赵惠文王担任文官!

    赵奢

    战前谋划

    • 秦国:秦军大将胡阳也非等闲之辈,他并没有去攻打与赵国接壤的边境,也没有去抢夺交易中的城池,而是带兵横穿韩国,奇袭赵国都城的门户阏与,进而达到占领整个赵国的目的!
    • 赵国:针对这场战争是否援救出现了分歧。赵国大将廉颇、乐乘反对,理由是: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赵奢则认为:道远地险路狭,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斗,哪个勇猛哪个就取得胜利!并请求带兵出征,获得了赵惠文王的同意!

    阏与之战

    战争经过

    赵奢为了隐蔽作战意图,带领军队出邯郸城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与此同时,秦军也在武安的西侧驻扎了一部分兵力而且天天擂鼓呐喊、耀武扬威,得到牵制赵军的目的。期间有人谏言驰援武安,被赵奢当场杀掉,并下令:有谁敢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多言了。每天只是构筑营垒,造成赵军怯战的假象!

    到了第28天的时候,一名秦军奸细前来侦查,赵奢假装没发现,故意放炮了他,秦军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了胡阳胡阳放松了对赵国援军的戒备。赵奢立刻下令士兵卸下铁甲,轻装快速向阏与进发,只用了两天一夜就急行军300里,到达了前线战场!

    阏与之战遗址

    秦军在攻打阏与的战斗中打的很不顺利,很久都攻不下来,突然听到赵国的援军从天而降,惊讶万分,仓促应战。赵奢采纳了军士许历的建议,派一万人抢先占领北山高地。秦军攻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没有攻下来,此时赵奢下令反击,秦军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解了阏与之围!

    此次战役,看上去并不复杂,却包含着一段出奇制胜的战略谋略!使强秦遭受了一次最大挫折,多年后扔不敢轻举妄动!

    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也被后人列为山东六国八大名将之一,真可谓“一战成名”

  • 喵了个咪 喵了个咪

    我来说一个比较冷门的,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

    我一直觉得很不可思议,感觉朱元璋随便拉出一个穷亲戚或同乡好友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比如说这个朱文正,没有打过几场仗就被封为大都督,一看就以为是一个关系户。

    朱元璋打下江西后,又把洪都交给了他。

    洪都,就是现在的南昌,坐落在翻阳湖与赣江的交汇处,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说法,具有非常高的战略意义,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朱元璋却很放心地把洪都交给了毛都没长齐的朱文正。

    由于张士诚向朱元璋北边的韩林儿和刘福通发动袭击,朱元璋与左右商量后决定派兵支援。

    陈友谅趁此机会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围困洪都。

    此时朱元璋正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根本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说句不好听的,根本打不过陈友谅的部队。

    面临如此一个生死存亡时刻,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朱文正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

    在朱文正的正确指导下,洪都顶住了陈友谅大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起初,朱文正还以为陈友谅久攻不下,很快就会退走,却没想到陈友谅这次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攻打洪都的,可谓是势在必得。

    面对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时,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洪都坚守了长达两个多月之久,并有效地消耗了陈友谅大军的有生力量。

    汉军的疲状让朱元璋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在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者的第85天,朱元璋统率20万大军,以凶锐之师迎战陈友谅的疲惫之师,吴军与汉军在翻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朱元璋的霸王事业基本上可以说从此畅通无阻了,这场战斗,甚至被誉为14世纪的奇迹之战,朱文正一战成名!

    可惜朱文正得意忘形,竟然勾搭张士诚,最后被朱元璋软禁至死。

  • SNKRIS. SNKRIS.

    三国志蜀国名将赵云赵子龙,长板坡单骑护少主,在曹营陈中翻江倒海,真可谓一战成名

  • 温柔百媚生. 温柔百媚生.

    “这个陈赓,可以当军长!”

    这句话是毛主席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评价时任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陈赓的名言!

    干部团组建于1934年10月,即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当时是把中央苏区的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合编组成,由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陈赓任团长,红五军团13师宋任穷任政委。全团下辖3个步兵营、1个特科营、1个“上级干部队”,总兵力1000余人。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做出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北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部署。川系军阀刘湘为了阻止红军入川,一面派兵严密封锁长江北岸,一方面派兵进入贵州,配合在贵州的其他各路国民党军共同围堵红军。

    对此,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27日做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在赤水河中游的土城歼灭进入贵州的川军、打开北进道路的作战部署。

    但是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红军低估了川军的实力,原本一场歼灭战打成了阵地战。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红军出现危机,川军一度逼近了中革军委指挥部的前沿。

    如果不能迅速扭转局面,那么一旦土城作战失利,红军只能背靠赤水河作战了。于是,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赶到前沿指挥战斗。而此时中革军委能够掌握的预备队,也就只有干部团了。

    毛泽东一声令下,陈赓马上率全团紧随朱德冲上去了。

    干部团到底是红军的精锐之师,虽然只有1000余人,朱老总亲临前沿指挥,更使他们勇气百倍,迎着川军猛烈的炮火奋勇冲击。特科营营长韦国清指挥全团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将仅有的几发炮弹不偏不倚的打到了川军指挥部。



    一路疯狂进攻的川军根本没想到会突然杀出一支红军的生力军,特别是看到一个个头戴德式钢盔的红军战士,更是懵圈。七八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干部团越战越勇,居然从自己的指挥所前沿一路冲杀到了川军的指挥所跟前。

    毛泽东一直在望远镜看着干部团的冲锋,内心激动不已。特别是看到腿脚不是很利索却虎虎有生气的陈赓团长,顺口就说出了“这个陈赓,可以当军长!”

    从此之后,陈赓和他的干部团便一直作为中革军委和毛泽东手中的一把利剑,每到战役关键时刻,总会把这支利剑高高举起。而陈赓和干部团每每不负众望,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艰巨任务。

  • just be myself just be myself

    开国上将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战成名。此次行动堪称最早的特种军事打击行动,但陈锡联将军当时所率的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不管是从单兵作战能力还是装备都远远达不到特种部队的标准,但却实施了一次连老蒋都觉得不可能的惊天行动。战后,包括徐帅、刘帅、朱老总、彭老总在内的诸多八路军领导人都对陈锡联将军的这次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就连伟人毛主席都因此记住了陈锡联这个人。

    夜袭阳明堡

    抗战全面爆发的三个月后,也就是1937年10月初,日军已经突破了山西北部的国军防线,准备大举南侵,国军主力不得不退守忻口一带,保卫太原。

    为了配合国军主力作战,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命令385旅769团的陈锡联率部自代县一带伺机侧击南下日军。

    10月中旬,陈锡联率部来到苏龙口,这里距离忻口只有100余里的距离,又位于通往大同主干道的东侧,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非常适合侧击日军。

    通过一段时间的侦察,陈锡联发现公路上经常会有日军运输士兵的卡车经过,而且从阳明堡一带经常可以看见日军的飞机从那里起飞。

    由此陈锡联断定在阳明堡附近一定有飞机场。于是就带着第2营营长孔庆德、第3营营长赵崇德,爬到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山头上进行观察。

    果不其然,他们发现了机场就在阳明堡镇的南面,那里驻守的日军数量不多,但都很忙碌,由于不停有日军的飞机在这里起降,地面上的日军都在忙着准备起飞的飞机加油、装弹,用车辆将刚降落的飞机牵引到一旁的停机坪进行检修。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后,陈锡联确定这处机场防备力量薄弱,外围只有一些由铁丝网构筑的简单防御工事,机场内负责安全的日军警备力量也就200人左右,于是他决定夜袭阳明堡机场。

    10月19日夜,这天晚上的夜很黑也很静,很适合发动夜袭。陈锡联没有犹豫,下达了夜袭的命令,沿途769团的指战员们轻装上阵,只携带了步枪、刺刀、手榴弹等轻武器,并用绳子将它们紧紧捆在自己身上,不至于因碰撞发出响声导致被敌人提前发现。

    到达预定地点后,陈锡联布置作战任务,一营和二营在外围负责掩护和接应,赵崇德则带着三营战士直扑日军飞机,战士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一个一个地扔进了日军的飞机,随着手榴弹的爆炸,阳明堡机场瞬间火光四起,数十架飞机也瞬间葬身爆炸和火海。

    反应过来的日军开始不要命的发起了反扑,与三营战士展开了白刃战,战斗异常激烈,好在外围一营和二营的战士接应和掩护,陈锡联看着那些燃烧的日军飞机,认为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下达了撤退的指令。

    但三营的营长赵崇德还是在和日军的白刃战中不幸壮烈牺牲了。

    战后

    战后,陈锡联向129师副师长徐向前进行了检讨,他觉得这一战只烧毁了日军24架飞机,击毙了100多名日军,但没有抓到俘虏,己方牺牲了30多人,是他指挥不当造成的。徐向前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检讨?我要给你庆功啊!”

    这场战斗大获全胜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129师师长刘伯承先后发来贺电,并对陈锡联的这次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毕竟这是八路军129师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的首胜,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而且此役摧毁了日军24架战机,算是暂时稳定住了晋北的局势,给晋北接下来的战斗创造了有力条件,同时还壮大了八路军的军威。

    就连日理万机,时刻要指挥全军行动的伟人毛主席都在此后记住了陈锡联这个名字,足以见得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意义有多重大。

    国军的反应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国军内部,国军高层根本就不相信装备精良的自己拿日军飞机和机场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凭八路军手里的那些破烂能消灭日军24架飞机?

    为了印证这是一个假消息,国军还专门派出了侦察机飞到了阳明堡附近进行侦察,但他们看到回报上写着机场一片狼藉时才相信了这一事实。

    消息毕竟已经大范围的传开了,国军也不好在隐瞒什么。为此,老蒋还专门嘉奖了八路军129师,同时给769团发了奖金。

    战将陈锡联

    陈锡联将军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红安,由于年幼丧父,生活困难,很小的时候,将军就帮别人家放牛来补贴家用,但在期间他受尽了屈辱。8岁那年,将军抹黑跋涉了4里多地找到了当时正在黄坡县打游击的詹才芳将军,并坚决要求参加革命。

    但由于当时陈锡联将军的年纪太小,詹才芳将军将他亲自送回了家中,并承诺一年后就让他参加革命,但一年后陈锡联将军迟迟没有等到詹才芳将军的到来,于是他趁夜又偷偷跑了出去。这次,将军的母亲打着火把在在附近几个山头找了将军一夜。将军也很舍不得母亲,只得在偷偷在暗处抹了一把眼泪,向县北的七里坪跑去找到詹才芳, 终于参加了革命队伍。

    将军与母亲的这一别就是20年。再见时,当年的放牛娃已成一代名将。1954年,陈锡联将军母亲在弥留之际,口中还念叨着自己的儿子。将军闻讯赶回老家时母亲已经病逝。陈锡联含泪安葬母亲后, 在母亲的坟头长跪不起。

    参加革命后的陈锡联将军一发不可收拾,凭着自己敢打敢拼的精神,屡建战功,很快就成长了起来,到了抗战时期,将军已经是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了。将军打仗虽然勇猛,但并不是一味的拼命,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每次战斗前将军都要侦察再侦察,部署要周密再周密,最后才是勇敢再勇敢,创立了陈锡联将军独有的“陈氏”作战风格,也使得将军在战场是无往不利。

    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之后,陈锡联又先后指挥了广阳伏击战、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的黎城突袭战、响堂铺战斗,在频繁的战斗中很快积累起了丰富经验,最后成长为了一代战神,1955年,陈锡联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为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神圣时刻的他却没能再次见证澳门回归祖国的又一历史时刻,不失为一种遗憾,

  • 阿肉? 阿肉?

    上将杨成武在抗日战争中,黄土岭一战,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后,全国各大报纸在显要位置报道了黄土岭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党中央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赞扬,国民党政府也发来嘉奖电表示祝贺,杨成武将军从此名扬天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成武任115师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来,独立团由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成立了独立师,他任师长。1939年11月,杨成武率部在黄士岭设伏,利用有利地形,把日军混成第二旅压缩在一条长约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沟里。日军第二混成旅团,号称劲旅,擅长山地战,由中将阿部规秀担任旅团长。战斗打响前,八路军两面夹击,浴血奋战,此役歼灭日军达900多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及无数弹药。

    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消息,是从日本电台广播中得知的,日本的《朝日新闻》报,连续三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击毙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击毙的最高日本指挥官,给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

  • 648546 648546

    1941年6月4日,第74军军长王耀武被授予国军第92枚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这些勋章的人咖位都还行,比如孙连仲是因为台儿庄大捷获得,薛岳是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老蒋作为第一大佬,居然不是获得这枚勋章的第一名,所以能得到这枚勋章,看来是得下点功夫的。

    而王耀武怎么就获得了这枚勋章了呢?

    因为上高会战大捷,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一次大捷。

    王耀武勋章文件

    用老蒋的话说,就是:赣北歼敌,全国欢腾。可见这次会战的战果多么的鼓舞人心。

    中方称为“上高会战”,日方则称为“锦江作战”。上高县,位于南昌西南约十二公里处的锦江上游北岸,背靠九岭山和罗霄山脉,扼守着锦江和赣江的要冲,既可以东出南昌,也可西出长沙,中国第九战区的第19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这里,总司令罗卓英。

    江西地区的日军,始终处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江西地区,是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第19集团军)的行动区域。在赣东,西起南昌东南,东至鄱阳湖东岸,是中国第三战区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部;在赣西,是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部。

    而此时,日军为了在华北开展治安战,要调走第33师团,这样就剩第34师团了,同时,为了补缺33师团空位,调来混成第20旅团。

    这一移动,让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发现了一个战机:第33师团调出的时间定在四月,第20旅团调来的时间是二月。这也就是说,从二月到四月之间,第33师团还没走,第20旅团已经来了,南昌的日军将比原来整整多出一个旅团。

    这就有足够兵力再打一下罗卓英,而且是致命打击。不在第33师团调走之前给当面的中国军队主力以致命打击,自己将来独守南昌的日子会非常难过。大贺茂开始极力忽悠第11军司令部进行“锦江作战”,兵分三路在上高干掉罗卓英。

    罗卓英

    其作战核心是:利用第33师团对中国军队的侧翼实施压迫,将其压迫到战场南侧第34师团的作战区域里,然后由第34师团获得战果。

    够不要脸的。大贺茂的设想并没有得到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兴趣。尽管第十一军司令部最终还是批准了此次作战,但园部和一郎没有按照常规去南昌指导作战,这个意思就是你们三个看着来。

    也就是说,这三个各打各的,缺少统筹。

    那么,园部和一郎为什么还要批准此次作战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有一支部队调走之前必须出击一次的惯例。大贺茂拉着第33师团一起申请作战,不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的。

    于是1941年3月15日,三路日军43000人向上高杀去,这几乎是倾巢而出。

    中国方面察觉了南昌日军的动作。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制订的作战方针是:当日军向上高、万载进犯时,位于赣西的第19集团军各部队,应从市汊街开始沿锦江南岸绵亘至锦江以北构筑第一线、第二线阵地,逐次对进犯日军予以打击,诱敌深入至上高东北的第三线阵地后“与敌决战”。

    日军分路合击。

    罗卓英是诱敌深入。

    3月16日,中路的第34师团在大贺茂指挥下,在锦江北岸,沿赣湘公路前进,突破高安后,直指王耀武第74军屯驻的上高。

    3月17日,中路第34师团突破李觉第70军第107师防线;北路第33师团突破第19师、预备第9师防线;南路第20混成旅团也没遇到大麻烦。

    这时,王耀武接到罗卓英发自吉安的急电:日军今日已有行动,第70军正面情况紧急,你部迅速做好参战准备,一切按照既定战法执行。

    李觉的第70军是半中央军部队,前身是湘军的一部,第19师是其基本部队,第107师是1939年新组建的部队。第70军拥有一定的战斗力,负责防御南昌以西的第一线阵地。

    第107师的苦战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18日,罗卓英下令高安附近的部队迅速脱离战场。

    日军第34师团顺利突过高安后,西进至上高与高安之间的龙团圩。在龙团圩,他们遇到了第74军。第74军,从淞沪会战就开始参加各种会战,战斗力当然是上乘了,军长王耀武,只是他的光环都被网民安在了张灵甫身上(王耀武:没想到老子这么没存在感)。

    当时,国军有4个攻击军,分别是第1、第2、第5和第74军,装备成四个“攻击军”。

    所谓攻击军,即在人员编制和武器编配上比常规部队提升一步:一般部队每个军通常为两个师加一个新编师,攻击军的每个军辖三个正规步兵师,且员额齐整;在武器配备上,攻击军拥有野炮山炮混编成的炮兵团、特务团、工兵团、辎重兵团和补充团各一个,战车防御炮、重迫击炮营各一个,由骑兵和脚踏车混编成的搜索营一个,通信营一个,特务队一个。除此之外,每师还配属了山炮或重迫击炮营一个,战车防御炮和高炮各一队。

    王耀武做出部署:以李天霞第51师为总预备队,余程万第57师和廖龄奇第58师进占上高正面的棠浦、官桥、泗溪一线的既设主阵地,同时各抽出一个团进占杨公圩、村前街两个前进阵地。

    按罗卓英部署,第74军居中,北面是李觉第70军,南面是刘多荃第49军。

    罗卓英这人总打败仗,也算是常败将军,这和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有关系,脾气秉性和薛岳相反。

    18日晚8时,在龙团圩西南方向,两军前哨遭遇,激战随即开始。日军千余人冲击中国军队的阵地前沿,受到第57师补充团的阻击,没能突破正面阵地。

    19日,日军在飞机的助战下再攻第58师阵地,双方一直混战到天黑,都伤亡惨重。

    大贺茂急了,亲率一万多人死攻第58师的左翼。

    王耀武撤退到后备阵地,与第34师团形成对峙。

    前面说了,日军分路合击,这种情况下, 第33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应该上来了,可是却没看见踪影。

    为啥不见了,这事很有意思,算是就日本军队里的一个罕见的事情,第20混成旅团被第51师给黏住了,李天霞虽然做事不计后果,但是这次他却硬的很,第20混成旅团过不去。

    而在战场的北面,日军第33师团直接回家了。

    当时第33师团在和第70军打,并且非常恋战,打跑第70军后,应该南下的,但是第33师团师团长樱井省三直接认为任务完成,回家。

    这就出现了机会,第34师团孤军深入。

    薛岳把王陵基的川军也调过来了,并当即命令罗卓英严饬各军积极向日军实施攻击,将军第34师团歼灭在锦河南北地区。

    其实薛岳是不怎么管江西战场的,因为罗卓英是陈诚的人,而陈诚和薛岳关系挺好。

    每个部队必有自己的成名之战,而上高会战,主角C位就是第74军,而在之前,第74军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聚光灯。就薛岳和罗卓英的决心而言,围歼日军第34师团的关键在于王耀武的第74军正面的两个师。

    这两个师就是磁铁,只有能够粘的住,打不烂,才能给围歼部队的移动争取时间。20日,日军集中起大量的重炮以及三十多架战机,采取锥形突入的方式猛攻泗水西岸第74军的阵地,试图一举攻陷上高城,但是一天都没有效果,第57和第58师始终坚如磐石。同一天,在锦江南岸方向,根据罗卓英的命令,李天霞的第51师于混成第20旅团发动了进攻。但是却晚了一步,日军先动手了,王耀武改变计划,把军直属补充团派了过去,同时要求第51师顶住,不能让他们接近第34师团。

    补充团的21日凌晨赶到战场,率先占据了一个无名高地。刚刚站稳,混成第20旅团就上来了。补充团兵力并不充足,但日军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中国守军的阵地岿然不动。

    日军向补充团的侧翼迂回,补充团也随即调转防御方向,死战不休。

    日军没招,只能放燃烧弹和毒气弹,终于拿下阵地。

    但是第51师的两个团火速赶到,阵地又拿了回来。

    血战至22日,双方伤亡都在四千人以上。第20混成旅团没法前进一步。

    而这一天,罗卓英跟上高城外的王耀武通了七个电话,叫王必须稳固正面,否则反包围势态功亏一篑。与此同时,罗卓英命北面李觉第70军和韩全朴第72军全部南下,锦江南岸刘多荃第49军所辖第26师和第105师在扫清敌人残部后,也立即向上高正面阵地靠拢。

    在正面阵地,杂牌军出身的第57师方向,伤亡惨重。第58师防守的聂家、下陂桥、徐楼一线,阵地三次易手,日军的轮番进攻彻夜未停。

    王耀武逼的日军没办法,大贺茂派出一支便衣队,化装成中国百姓,在汉奸的带领下潜入到中国守军阵地的背后,在通往上高的路上大肆放火并破坏电话线。第58师随即派出搜索队,漫山遍野地抓捕日本便衣和汉奸。

    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屡败屡战的罗卓英终于显得有些从容了,话说当年他和王耀武从南京突围的时候,可不是这般样子。

    为了避免部队再出现那种已经拜了99下,最后一下却把自己磕死的毛病,罗卓英在23日还写了一个《胜利保障十则》颁布部队,警告各将领不要在“抗战四年来仅有的对敌取得包围歼灭战有利态势”的关键时刻,犯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的老毛病,否则军法无情。23日,第20旅团一部终于突入第34师团的战场。这一天,第58师阵地上落下了一千七百多枚炸弹。双方反复肉搏死伤累累,最终日军被赶出阵地。24日,李觉的第70军预备第9师攻占南茶罗,开始向大贺茂指挥部所在地毕家发起攻击;第70军第19师也已抵近土地王庙,正在攻击泗溪;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的两个师正在快速向南推进。全线出击。

    包围圈已经形成,而且来了9个师。并且,这次日军连伤兵都运不下去了。

    大贺茂向第11军司令部求援。园部和一郎让退出战场的第33师团回来,解围。

    第74军已经全线出击,但是,还是出事了,各路合围部队被日军反攻击退,并且放弃阵地,包围圈出现了缺口,围歼变成了追击,27日晚,罗卓英下达了总攻命令。

    28日,中国军队全面迫近官桥。第58师与日军后卫部队展开了激战。中午时分,李天霞的第51师赶到,猛烈侧击日军撤退的队伍。第57师协同第58师,把日军后卫部队逼进了官桥镇里,下午官桥镇内的六百余日军全部被歼。

    在撤往南昌的公路上,大贺茂第34师团各种被劫道,溃退队伍长达十几公里,而伤病的担架队就由7公里长。这个时候就是穷追猛打,很少能看见日军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这么被人欺负。薛岳在致电蒋介石的《上高会战战报》中称:此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五百零二人,俘敌十四人(日军战史有缩水)。

    至于中国军队的伤亡,根据罗卓英的报告,王耀武的第74军一万三千多人,刘多荃的第49军三千余人,傅翼的新编第15师一千二百余人,李觉的第70军没有统计,仅统计的总计约二万人。

    重庆军委会嘉奖参战部队,功居首位的第74军荣获最高荣誉蓝底白色飞虎旗一面。李天霞第51师在锦江南岸作战精彩获“第1号武功状”,余程万第57师守卫上高坚韧获“第2号武功状”。

    王耀武统一指挥出色,获青天白日勋章。

    锦旗和勋章由专机从重庆运抵长沙,随后由长沙飞车送至上高,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并不贪功,他代表军委会向王耀武颁发勋章时诚挚地称第74军为“抗日铁军”。

    后来,王耀武给第74军代号为:“辉煌”。

  • 雨林 雨林

    1941年6月4日,第74军军长王耀武被授予国军第92枚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这些勋章的人咖位都还行,比如孙连仲是因为台儿庄大捷获得,薛岳是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老蒋作为第一大佬,居然不是获得这枚勋章的第一名,所以能得到这枚勋章,看来是得下点功夫的。

    而王耀武怎么就获得了这枚勋章了呢?

    因为上高会战大捷,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一次大捷。

    王耀武勋章文件

    用老蒋的话说,就是:赣北歼敌,全国欢腾。可见这次会战的战果多么的鼓舞人心。

    中方称为“上高会战”,日方则称为“锦江作战”。上高县,位于南昌西南约十二公里处的锦江上游北岸,背靠九岭山和罗霄山脉,扼守着锦江和赣江的要冲,既可以东出南昌,也可西出长沙,中国第九战区的第19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这里,总司令罗卓英。

    江西地区的日军,始终处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江西地区,是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第19集团军)的行动区域。在赣东,西起南昌东南,东至鄱阳湖东岸,是中国第三战区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部;在赣西,是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部。

    而此时,日军为了在华北开展治安战,要调走第33师团,这样就剩第34师团了,同时,为了补缺33师团空位,调来混成第20旅团。

    这一移动,让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发现了一个战机:第33师团调出的时间定在四月,第20旅团调来的时间是二月。这也就是说,从二月到四月之间,第33师团还没走,第20旅团已经来了,南昌的日军将比原来整整多出一个旅团。

    这就有足够兵力再打一下罗卓英,而且是致命打击。不在第33师团调走之前给当面的中国军队主力以致命打击,自己将来独守南昌的日子会非常难过。大贺茂开始极力忽悠第11军司令部进行“锦江作战”,兵分三路在上高干掉罗卓英。

    罗卓英

    其作战核心是:利用第33师团对中国军队的侧翼实施压迫,将其压迫到战场南侧第34师团的作战区域里,然后由第34师团获得战果。

    够不要脸的。大贺茂的设想并没有得到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兴趣。尽管第十一军司令部最终还是批准了此次作战,但园部和一郎没有按照常规去南昌指导作战,这个意思就是你们三个看着来。

    也就是说,这三个各打各的,缺少统筹。

    那么,园部和一郎为什么还要批准此次作战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军有一支部队调走之前必须出击一次的惯例。大贺茂拉着第33师团一起申请作战,不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的。

    于是1941年3月15日,三路日军43000人向上高杀去,这几乎是倾巢而出。

    中国方面察觉了南昌日军的动作。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制订的作战方针是:当日军向上高、万载进犯时,位于赣西的第19集团军各部队,应从市汊街开始沿锦江南岸绵亘至锦江以北构筑第一线、第二线阵地,逐次对进犯日军予以打击,诱敌深入至上高东北的第三线阵地后“与敌决战”。

    日军分路合击。

    罗卓英是诱敌深入。

    3月16日,中路的第34师团在大贺茂指挥下,在锦江北岸,沿赣湘公路前进,突破高安后,直指王耀武第74军屯驻的上高。

    3月17日,中路第34师团突破李觉第70军第107师防线;北路第33师团突破第19师、预备第9师防线;南路第20混成旅团也没遇到大麻烦。

    这时,王耀武接到罗卓英发自吉安的急电:日军今日已有行动,第70军正面情况紧急,你部迅速做好参战准备,一切按照既定战法执行。

    李觉的第70军是半中央军部队,前身是湘军的一部,第19师是其基本部队,第107师是1939年新组建的部队。第70军拥有一定的战斗力,负责防御南昌以西的第一线阵地。

    第107师的苦战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18日,罗卓英下令高安附近的部队迅速脱离战场。

    日军第34师团顺利突过高安后,西进至上高与高安之间的龙团圩。在龙团圩,他们遇到了第74军。第74军,从淞沪会战就开始参加各种会战,战斗力当然是上乘了,军长王耀武,只是他的光环都被网民安在了张灵甫身上(王耀武:没想到老子这么没存在感)。

    当时,国军有4个攻击军,分别是第1、第2、第5和第74军,装备成四个“攻击军”。

    所谓攻击军,即在人员编制和武器编配上比常规部队提升一步:一般部队每个军通常为两个师加一个新编师,攻击军的每个军辖三个正规步兵师,且员额齐整;在武器配备上,攻击军拥有野炮山炮混编成的炮兵团、特务团、工兵团、辎重兵团和补充团各一个,战车防御炮、重迫击炮营各一个,由骑兵和脚踏车混编成的搜索营一个,通信营一个,特务队一个。除此之外,每师还配属了山炮或重迫击炮营一个,战车防御炮和高炮各一队。

    王耀武做出部署:以李天霞第51师为总预备队,余程万第57师和廖龄奇第58师进占上高正面的棠浦、官桥、泗溪一线的既设主阵地,同时各抽出一个团进占杨公圩、村前街两个前进阵地。

    按罗卓英部署,第74军居中,北面是李觉第70军,南面是刘多荃第49军。

    罗卓英这人总打败仗,也算是常败将军,这和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有关系,脾气秉性和薛岳相反。

    18日晚8时,在龙团圩西南方向,两军前哨遭遇,激战随即开始。日军千余人冲击中国军队的阵地前沿,受到第57师补充团的阻击,没能突破正面阵地。

    19日,日军在飞机的助战下再攻第58师阵地,双方一直混战到天黑,都伤亡惨重。

    大贺茂急了,亲率一万多人死攻第58师的左翼。

    王耀武撤退到后备阵地,与第34师团形成对峙。

    前面说了,日军分路合击,这种情况下, 第33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应该上来了,可是却没看见踪影。

    为啥不见了,这事很有意思,算是就日本军队里的一个罕见的事情,第20混成旅团被第51师给黏住了,李天霞虽然做事不计后果,但是这次他却硬的很,第20混成旅团过不去。

    而在战场的北面,日军第33师团直接回家了。

    当时第33师团在和第70军打,并且非常恋战,打跑第70军后,应该南下的,但是第33师团师团长樱井省三直接认为任务完成,回家。

    这就出现了机会,第34师团孤军深入。

    薛岳把王陵基的川军也调过来了,并当即命令罗卓英严饬各军积极向日军实施攻击,将军第34师团歼灭在锦河南北地区。

    其实薛岳是不怎么管江西战场的,因为罗卓英是陈诚的人,而陈诚和薛岳关系挺好。

    每个部队必有自己的成名之战,而上高会战,主角C位就是第74军,而在之前,第74军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聚光灯。就薛岳和罗卓英的决心而言,围歼日军第34师团的关键在于王耀武的第74军正面的两个师。

    这两个师就是磁铁,只有能够粘的住,打不烂,才能给围歼部队的移动争取时间。20日,日军集中起大量的重炮以及三十多架战机,采取锥形突入的方式猛攻泗水西岸第74军的阵地,试图一举攻陷上高城,但是一天都没有效果,第57和第58师始终坚如磐石。同一天,在锦江南岸方向,根据罗卓英的命令,李天霞的第51师于混成第20旅团发动了进攻。但是却晚了一步,日军先动手了,王耀武改变计划,把军直属补充团派了过去,同时要求第51师顶住,不能让他们接近第34师团。

    补充团的21日凌晨赶到战场,率先占据了一个无名高地。刚刚站稳,混成第20旅团就上来了。补充团兵力并不充足,但日军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中国守军的阵地岿然不动。

    日军向补充团的侧翼迂回,补充团也随即调转防御方向,死战不休。

    日军没招,只能放燃烧弹和毒气弹,终于拿下阵地。

    但是第51师的两个团火速赶到,阵地又拿了回来。

    血战至22日,双方伤亡都在四千人以上。第20混成旅团没法前进一步。

    而这一天,罗卓英跟上高城外的王耀武通了七个电话,叫王必须稳固正面,否则反包围势态功亏一篑。与此同时,罗卓英命北面李觉第70军和韩全朴第72军全部南下,锦江南岸刘多荃第49军所辖第26师和第105师在扫清敌人残部后,也立即向上高正面阵地靠拢。

    在正面阵地,杂牌军出身的第57师方向,伤亡惨重。第58师防守的聂家、下陂桥、徐楼一线,阵地三次易手,日军的轮番进攻彻夜未停。

    王耀武逼的日军没办法,大贺茂派出一支便衣队,化装成中国百姓,在汉奸的带领下潜入到中国守军阵地的背后,在通往上高的路上大肆放火并破坏电话线。第58师随即派出搜索队,漫山遍野地抓捕日本便衣和汉奸。

    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屡败屡战的罗卓英终于显得有些从容了,话说当年他和王耀武从南京突围的时候,可不是这般样子。

    为了避免部队再出现那种已经拜了99下,最后一下却把自己磕死的毛病,罗卓英在23日还写了一个《胜利保障十则》颁布部队,警告各将领不要在“抗战四年来仅有的对敌取得包围歼灭战有利态势”的关键时刻,犯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的老毛病,否则军法无情。23日,第20旅团一部终于突入第34师团的战场。这一天,第58师阵地上落下了一千七百多枚炸弹。双方反复肉搏死伤累累,最终日军被赶出阵地。24日,李觉的第70军预备第9师攻占南茶罗,开始向大贺茂指挥部所在地毕家发起攻击;第70军第19师也已抵近土地王庙,正在攻击泗溪;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的两个师正在快速向南推进。全线出击。

    包围圈已经形成,而且来了9个师。并且,这次日军连伤兵都运不下去了。

    大贺茂向第11军司令部求援。园部和一郎让退出战场的第33师团回来,解围。

    第74军已经全线出击,但是,还是出事了,各路合围部队被日军反攻击退,并且放弃阵地,包围圈出现了缺口,围歼变成了追击,27日晚,罗卓英下达了总攻命令。

    28日,中国军队全面迫近官桥。第58师与日军后卫部队展开了激战。中午时分,李天霞的第51师赶到,猛烈侧击日军撤退的队伍。第57师协同第58师,把日军后卫部队逼进了官桥镇里,下午官桥镇内的六百余日军全部被歼。

    在撤往南昌的公路上,大贺茂第34师团各种被劫道,溃退队伍长达十几公里,而伤病的担架队就由7公里长。这个时候就是穷追猛打,很少能看见日军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这么被人欺负。薛岳在致电蒋介石的《上高会战战报》中称:此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一万二千五百零二人,俘敌十四人(日军战史有缩水)。

    至于中国军队的伤亡,根据罗卓英的报告,王耀武的第74军一万三千多人,刘多荃的第49军三千余人,傅翼的新编第15师一千二百余人,李觉的第70军没有统计,仅统计的总计约二万人。

    重庆军委会嘉奖参战部队,功居首位的第74军荣获最高荣誉蓝底白色飞虎旗一面。李天霞第51师在锦江南岸作战精彩获“第1号武功状”,余程万第57师守卫上高坚韧获“第2号武功状”。

    王耀武统一指挥出色,获青天白日勋章。

    锦旗和勋章由专机从重庆运抵长沙,随后由长沙飞车送至上高,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并不贪功,他代表军委会向王耀武颁发勋章时诚挚地称第74军为“抗日铁军”。

    后来,王耀武给第74军代号为:“辉煌”。

  • 一步天涯 一步天涯

    您好,我是小殷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诞生了无数名将。我认为在这些名将当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第一种擅长主动攻击作战,列如霍去病,卫青等人;第二种擅长防御守城作战,列如袁崇焕,张巡等人。我最欣赏的名将是戚继光,没有之一。

    第一:擅长攻击战术的主要将领

    1:战国时期的人屠白起

    战国时代提起武安君白起的名字,无不让六国人心惊胆战。根据史料统计,六国阵亡的总人数其中一大半都是白起的功劳。特别是长平之战,他诱敌深入导致了赵国40万大军被活埋,重创了胡服骑射的赵国,导致他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能够和秦国一较高下,另外伊阙之战击溃韩魏联军,斩首数万人。

    2:汉朝开国第一名将韩信

    汉朝的开国皇帝众所周知是刘邦,他自己也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统率后方,押运粮草,他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克,克必取,他不如韩信。”

    这句话当中足以可见韩信在刘邦手下的分量,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武安君白起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算不得大胜。我们看他的多次战役,基本上都是稳扎稳打。一度逼得杰出军事统帅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另外平定了山东六国。

    3:汉武帝时期最为人们称颂的大将军霍去病

    说到汉朝最强盛的阶段,很多人都会说到汉武帝时期。毕竟在那个阶段,出了一个举世军事天才,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他用兵灵活,经常远程奔袭,最擅长大迂回,大穿插等战略;17岁封为嫖姚校尉,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漠北之战更是消灭匈奴主力近七万人,被封为“狼居胥”。

    第二:擅长守城防御战术的两位名将

    1:唐朝安史之乱的张巡

    张巡是唐玄宗开元末年的进士,一度担任清河县令等职位。安史之乱的时候,叛军势力一度长驱直入攻占洛阳。安禄山更是在洛阳登基称帝,国号大燕。此时张巡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年,安庆绪派遣部将尹子奇等率领精兵数十万侵犯睢阳。张巡和许远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了数十天,双方交战几百次。有效遏制住了叛军南下的势力,维护了唐王朝东南地区的稳定。最终寡不敌众,活捉被杀。

    2:明朝末年的一代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他曾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以一万残兵败将击退了清太祖无数次的进攻,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捷。他的能力便是以守城为主,在明清两朝之间不断的交锋当中。

    萨尔浒之败后明军从战略进攻逐渐转向被动防御,同年后金大汗去世,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率领军队攻打锦州打不下来,转而攻打宁远,未曾想被袁崇焕打了个大败。从此在十余年间不敢越过关宁锦防线半步,他的能力很强,不过居功自傲,擅杀大将等因素最终被凌迟处死。

    第三:我最佩服的一代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么多军事成就明显的一代名将,可唯独我最佩服的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他把为患边境数百年的倭寇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后面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他传之后世的两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广为后世流传。他的那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让我们看清楚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以上就是小殷说历史的原创回答,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我的可以点赞关注和转发哦!

  • 霜楽小喵 霜楽小喵

    用兵如神的有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韓先楚也行。

  • I am the lucky I am the lucky

    历史的演化,朝代的更迭,伴随着一次次战争,一次次政斗。战争,残害着黎民百姓,推动的历史的前行,古代男儿壮士,都有一个将军梦,封侯拜相,马革裹尸还。昔有秦,不问出身,军功封喉;后有汉,全民尚武,一汉当五胡。在一次次战争中,涌现出一位又一位名将,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男儿的英雄气概,而有些名将更是一战定乾坤,成名海内外!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炎汉的几位代表人物。

    大汉朝的建立几经波折,小小的沛县泗水亭长,竟然乱世争渡,成为了整整雄霸东方400年的大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大汉朝的建立离不开所谓的“汉除三杰”,政治依靠丞相萧何,谋略依靠谋士张良,军事则要依靠“兵仙”韩信,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一位人物,表示淮阴侯韩信。

    韩信出身平庸,少年资质平平,混吃等死,却在投靠刘邦之后,青云直上,升任一军统帅,韩信的前后反差可以说是一落千丈,韩信为刘邦提出了“汉中对策”,帮助刘邦确立了攻打楚国的整体方针。公元前206年,第一次统帅大军的韩信,受刘邦之命兵出关中,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骗过大秦名将章邯,一举击破秦地三王,收复关中,一战成名天下知,成为刘邦进击关中的第一大功臣。

    汉朝建立,破壁残垣,天下兵伐日久,名声凋敝,饱受胡人欺凌,历经高祖,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时候,终于迎来了转机。汉武帝终其一生都走在平定匈奴的道路上,而伴随他征伐的两位上将,则是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小四要说的第二位人物,就是冠军侯霍去病霍大将军。

    公元123年,汉武帝任命自己颇为赏识的外甥,年纪轻轻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跟随大将军卫青北伐匈奴,时匈奴声势浩大,北方百姓苦不堪言,将士纷纷畏惧,难以主动出击,年少的霍去病一身热血,第一次上战场便亲帅八百血勇轻骑,奔袭北疆数百里,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两千余人,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名震北疆,,一战成名,成为当时天下一顶一的名人,为汉武帝平定匈奴立下了头功。

    东汉末年,乱世纷争,中原经过多年的征伐,曹操杀出来重围,官渡击败了袁绍,徐州击退了刘备,成为了北方的霸主。精兵强将,威名赫赫,南下荆襄,各路诸侯无不望风而降,东吴孙氏集团人人自危,这时候,一位闻名后世的将军站了出来,他就是大都督周瑜。小四要说的第三位人物,便是美周郎周公瑾。

    周瑜此前并非名声不显,只是仅仅局限于江东一地,不过扬州一半,与如日中天的曹操,那真是蝼蚁与皓月争锋了,不过又有言“蝼蚁尚且偷生”呢,一代名将周瑜与另一位绝世统帅曹操在赤壁相遇了。周瑜利用曹军不善水战,轻敌大意,成功的打出了一场经典战役,反间计杀蔡瑁张允扩大优势,又适逢曹军疫兵流行,首战告捷,与黄盖合谋苦肉计,火烧曹营水寨,一举击破曹操,问鼎天下,美周郎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曹操更是因此再未踏足江东。

    韩信,霍去病,周瑜皆是一战成名之人,他们以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大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次小四只说了汉代的某几位英杰,还有很多很多的名将等待着大家的发现,你又会欣赏谁呢?

    小四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点波关注不迷路,带给你更多有趣的历史内容!

  • 可爱的骨头OuO 可爱的骨头OuO

    韩信出身平庸,少年资bai质平平,混吃等死,却在投靠刘邦之后,青云直上,升任一军统帅,韩信的前后反差可以说是一落千丈,韩信为刘邦提出了“汉中对策”,帮助刘邦确立了攻打楚国的整体方针。公元前206年,第一次统帅大军的韩信,受刘邦之命兵出关中,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骗过大秦名将章邯,一举击破秦地三王,收复关中,一战成名天下知,成为刘邦进击关中的第一大功臣。

  • 小太阳 小太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想来大家都应该学过吧。

  • 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哪些?你最欣赏哪一位?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很多,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有关羽、赵云、许晃、张辽等,还有蓝玉,近代有白崇禧,林彪啊等等很多!着重讲一下我最欣赏的名将——霍去病!

    •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附近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汉武帝时期的伟大功绩离不开他!其母卫少夫,是卫子夫的姐姐。前139年,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后卫子夫一家贵幸!前128年,卫子夫被册封为皇后,年幼的霍去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成员之一!但是霍去病并没有贪图安逸享受荣华富贵,相反在少年时代霍去病就善骑射,汉武帝十分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
    • 初战封侯,一战成名,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刚刚17岁,在现在来说还是一个未成年,少不更事的时候,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舅舅卫青出征,卫青等大军无果的情况下,霍去病弃大军率八百轻骑孤军深入,奔袭数百里,斩获敌人2000多人,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有单于祖父辈籍若侯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过全军,受封冠军侯!那年他17岁!
    • 河西之战,打通河西,公元前121年,霍去病19岁,汉武帝封其为骠骑将军,分春、夏两次出击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1,春季战争中,霍去病转战河西五国,于单于儿子交战,越过焉支山,6天中转战一千里,到达皋兰山,重创匈奴,歼敌9000多人!2,夏季攻势中,霍去病率数万骑分路进攻,因另一路军迷路,不能汇合,霍去病果断孤军深入,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王子等,另有相国,将军,当户等几十人!最后迫使匈奴浑邪王不得不率众归降汉朝!自此,汉朝控制了河西,西北边境几乎再无匈奴敢进犯!此役过后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时年21岁,于卫青受命于汉武帝,各率5万骑兵,出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多里,越过 离侯山,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及相国、将军等几十人,乘胜追杀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后又追到姑衍山,在此举行祭地仪式!兵锋逼至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匈奴王庭北逃,一直逃到漠北!漠南再无王庭,匈奴无法再抗衡汉帝国!汉武帝设大司马位,卫青、霍去病皆加官大司马!霍去病越来越显贵!
    •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再一次准备发动战争!霍去病,年仅23岁的他却因病去世了!汉武帝悲伤不已,赐霍去病陪葬茂陵,谥“景桓侯”,调河西铁甲军从长安一直列阵到茂陵,将其陵墓修成祁连山模样,幕前立马踏匈奴石雕!彰显他力踏匈奴的功绩!惜哉!
    • 总结,霍去病不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军事家,名将!少年得志,屡立奇功,却有英年早逝!23岁就走完他短暂却又无比璀璨的一生!让人佩服之余,也十分惋惜!惜哉少年!
    • 谢谢大家,大家有其他喜欢的名将可以评论区讨论!

  • 泾水徐公 泾水徐公

    一战成名的将军,我最欣赏的是冯子材将军,而且我希望所有的国人都应该记住他。论战绩,他可能不如历史上的所有名将,镇南关之战甚至自身伤亡远大于敌人。但是他是第一个把西方列强打出了中国的将军。

    冯子材,字南干,广东省南海县人。4岁丧母,10岁丧父。年幼的冯子材过得特别艰辛。冯子材的舅舅想要把冯子材接回去收养,但是冯子材果断拒接了,他决定留下来陪伴祖父和祖母。

    冯子材是一个特别重情重义的人。

    少年时期的冯子材,参加过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作战失败后,冯子材接受了清庭的诏安。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兵像往常一样,在越南面对法军一触即溃。光绪十一年,清庭命令冯子材前往广西协助处理外军事务。冯子材因为督办是刚被提拔的苏元春,心中一直不痛快。因为苏元春过去同冯子材是平级。

    不过冯子材一听说边关危机,立马抛弃政见,率兵开赴边关。当时清军将领大多畏敌如虎,找借口不战。冯子材据理力争,率先对文渊的法军发动进攻。

    法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数人。法军吃了亏之后,立马分兵三路意图攻进镇南关。冯子材激励部下:“如果法军打进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冯的部下被激励,冒着猛烈的炮火,拼死抵抗法军。其他的清军部队见状,也纷纷主动加入战场。

    年近七十的冯子材手持长矛,带领两个儿子冲出战壕,边杀逃亡者,边冲锋。冯的部下见状也跟着冲锋,法军不敌开始败退。冯子材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镇南关大战的战果虽然有限,但是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即使拿着长矛,我们也敢战斗。因此,我最欣赏冯子材将军。

  • Menghn_Go Menghn_Go

    我要说的这位,是马姓的得姓始祖――赵奢!赵奢出道以前可不是将军,他是做什么的呢?收田租的税官,一个蝇头小吏。但是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赵国的平原君本是赵惠文王之弟,惠文王时就已经是赵国丞相。这天赵奢奉旨来收田租,赵胜的家丁不肯交,赵奢依法处置,杀了赵胜家九个管事的人,因此与赵胜结怨。赵胜欲杀赵奢泄愤,但赵奢据理力争,用言语打动了平原君,平原君很赏识他的才干,将他推荐给了赵王。后来赵王任命他掌管全国的赋税,赵国从此国库殷实,国家富足。

    赵奢一辈子只打了一次仗,那便是秦赵阏与之战,在赵国君臣商议如果退敌之时,因为阏与地形逼仄,赵国大将军廉颇主张不去救,而要选择有利地形阻击秦军。赵奢却说,阏与地形逼仄,于我军如此,于长途跋涉之秦军亦是相同,若运筹得当,我之不利则变为我之有利。两军相逢,当以勇者以胜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便是出自赵奢!平原君插话道,秦军所依仗者,乃韩魏两国源源不断的给秦军给养,若能切断秦军给养,将会对我军大大有利!

    于是乎,赵奢引五万军出城驻扎于邯郸城外的马服山,摆出一副死守邯郸的架势,暗中派兵探路。平原君赵胜则出使魏国,在其内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帮助下,杀了质于魏的秦国太子,魏国不得不与秦国决裂,秦军断了后援,军无战心。赵奢则引一万骑兵,急行军一日半,抢占阏与北山,对秦军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秦中军胡伤率军八万未能突出重围,全军覆没!

    此战便是一战成名!

  • 小确幸 小确幸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历史名将共有六位分别是:战国时期两大名将燕国乐毅和赵国赵奢,西汉天才名将霍去病和东汉名将陈汤,东晋名将谢玄,南宋名将也是文臣虞允文。他们忠君报国、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能征善战,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屡败强敌、护土安民,全都一战成名、威震敌胆、名扬四海、战功赫赫,都欣赏。

  • 一个你 一个你

    要说一战成名,我想起古代一对父子,这对父子,都是一战成名,可是却有着很大的反差,甚至失败的一方更被大家所熟知,他们就是赵奢和赵括父子。

    父亲:赵奢

    成名战:阏与之战

    赵奢在阏与之战前,也已经是赵国的大将,但是他的名气与廉颇、蔺相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在赵国很多人还看不上赵奢。

    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战争,此时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再加上取得肥沃的巴国和蜀国之地,在战国中后期可谓是一家独大,秦国想要先灭掉韩、魏,可是北方的赵国一定会成为秦国的阻碍,秦国于是想要先削弱赵国,在灭掉韩、魏,秦赵之间因此发生冲突。

    秦将胡阳率领十万秦军进攻阏与,此时的秦兵是虎狼之师,东方六国都害怕单独与秦国交战,赵王召集大将商量对策,赵国大将廉颇和乐乘等人皆认为邯郸距离阏与路途较远,并且道路崎岖险阻,很难救援,可是赵奢却认为两军交战勇者胜,赵王于是派赵奢救援阏与。

    赵奢首先麻痹秦军,再出其不意,让秦军一时间不知所措,赵奢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地形大胜秦军,此战消灭秦军五万人马,让秦国不再小看赵国,被迫调整国策,暂时取消了进攻韩、魏两国想法,延缓了秦国想要进一步进攻东方六国的计划,甚至延缓了东方六国的灭亡时间。

    赵奢这一战虽然仅仅消灭了秦国五万人马,但却在赵国不被看好的情况之下取胜的,这也是自商鞅变法之后,东方六国第一次与秦国一对一作战取胜的战争,让东方六国看到秦军并非不可战胜,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

    阏与之战的胜利,赵王赐给赵奢封号“马服君”,让赵奢在赵国的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赵奢也因此得以进入“武庙”,并成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奢也成为马姓的始祖,阏与之战可谓一战成名

    儿子:赵括

    成名战:长平之战

    与父亲赵奢不同,赵括这一战是因为失败而出名。

    赵括受到父亲的熏陶,从小就学习兵法,善于论战谈略,甚至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即便是与自己的父亲赵奢谈布阵之道,父亲也难不住他,但赵奢并不认为赵括懂兵法,按照历史的记载,赵括的母亲曾经询问赵奢为什么认为赵括不懂兵法,从这之后赵母也谨记赵奢的话。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以看出,赵奢认为赵括带兵必然会成为赵国的灾难,赵括成年之后,也在朝中任职,但是却没有实战过,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在长平对峙,由于双方都没有进展,赵王轻易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认为秦军害怕年轻的赵括,于是用赵括换下了老将廉颇,赵王完全不顾廉相如、赵母以及众多赵将的阻拦,派上了年轻的赵括。

    赵括一上任就改变了廉颇的战术,秦将白起抓住机会,改变策略,偷袭赵军补给线,将赵军分成两段,切断了赵军的粮食供给,赵军被困四十多天,军心浮躁,赵括多次组织突围均失败,最后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军数十万大军投降秦军,秦军将四十多万赵军坑杀,并顺势包围了邯郸,赵国几近灭亡,在得到楚、魏两军的相助才得以解除邯郸之困。

    赵括的失利,使得赵国四十多万士兵被坑杀,大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秦国打败了东方六国中最后一个强敌,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赵括以及著名的成语“纸上谈兵”就此出名,而他甚至比他的父亲赵奢还要出名,成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赵奢和赵括父子二人皆是一战出名,但是结局却是反差太大。

  • A.我是猪我是猪 A.我是猪我是猪

    要说一战成名可以说是长坂坡的赵子龙。赵子龙以高超的武艺,英俊潇洒的身姿,过人的胆识,忠心不二的拳拳之心,智勇双全识大体等品质俘获众多三国迷粉丝,可以说是大家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

    长坂坡一战让天下人都知道,常山赵子龙,威名满天下。而这一战,也让人知道赵子龙不仅仅是勇猛过人,武艺天下无双,更重要的一点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其忠勇过人得到最好的肯定。

    单骑救主,怀里抱着婴儿,面对曹操80万大军,仍然杀得七进七出,以曹操众多名将对战,杀死曹方60多名将领。曹操也感叹:此人的武艺天下无双,自从吕布死后,天下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猛将。下令不许放箭,务必生擒!最终让赵子龙七进七出,威风凛凛的大杀四方,可以说,放眼整个三国中,没有哪一位将领能像赵子龙这样的威风过。也没有哪一位将领能也这样的胆识敢于冒险,这种高风险之下,在最后曹操下令杀了赵子龙,既然还赵子龙逃脱了。

    许褚作为虎侯,可以说是曹操这一方武力值最高的代表了,和马超大战打得不分胜负,在长坂坡也吃了大亏,在赵子龙面对这样的压力,早已经将生死看淡,奋力一战,许褚只两回合就被打中后背,赶紧逃跑。

    长坂坡之后,赵子龙跟随刘备娶亲东吴,有他在刘备身边,威慑住东吴众将,搞得东吴几次想动手都因为忌惮赵子龙的勇猛而最终放弃。长坂路一战之后,让赵子龙一战成名,许褚见到他都怕,走到哪儿都能够威慑住众人。

  • 岁岁年年 岁岁年年

    棉花坡之战,朱德一战成名。

    袁世凯复辟帝制,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在北京的蔡锷将军回到云南后,组织了护国军。护国军一共有三个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下辖三个梯团六个支队,朱德为第六支队长。其任务是出兵四川。第二军总司令为李烈钧,下辖两个梯团,进军两广。第三军总司令为唐继尧,留守云南。

    护国军第一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挥师北伐,其中朱德的第六支队属于右纵队,由云南宣威经贵州毕节进入四川,取道叙永进攻泸州。泸州是云南入川的必经之地,袁世凯派曹琨的第三师、张敬尧的第七师、李长泰的第八师以及部分川军增援泸州。由于护国军的麻痹轻敌,一场进攻泸州之战演变成为了纳溪保卫战。

    北洋军在得到增援部队之后,大举进攻纳溪。在这种情况下,护国军不得不退守到纳溪的棉花坡以阻击北洋军。第一军总司令急电朱德的第六支队火速增援棉花坡。

    棉花坡是纳溪城外一处重要的山坡,距离纳溪城不远,是纳溪通往泸州的必经之地,其位置十分重要,护国军和北洋军为了争夺此地均付出了较大的伤亡。1916年2月17日,朱德率部赶到纳溪并接任了第三支队的指挥任务。朱德的部队以白刃战和夜战,顽强地抗击住了北洋军一拨又一拨的进攻,终于守住了棉花坡阵地。几天之后,朱德率领两个营的兵力,其中一个营采用“侧面进攻”的战术攻击,而另一个营从正面用炮火牵制北洋军,北洋军损失惨重。

    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保卫战非常关键,朱德支队在这次战役中浴血奋战16个昼夜,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朱德在棉花坡一战中一战成名,同时也提高了朱德的作战指挥能力。

  • 岛岛思思 岛岛思思

    网友罗列的名将已比较全面,提李朔的比较少。中唐李朔袭蔡州是进入中学课本的。

  • tyltyl7802 tyltyl7802

    推荐一位个人也比较喜欢:

    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千古忠義第一人!

    战功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刘备把曹操打退下邳后刘备一直败走,导致三兄弟分散九年之多,曹操为了留住关羽推荐給献皇帝为封官,在曹操府里上马一锭金,下马一定银,还安排十个美人陪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为了就是想留着关羽为他卖命,还送千里追风赤兔马,送战袍,如此诱惑一般人哪受得了早就受降了!唯有关羽忠感丹心称;若有大哥消息一定赴汤蹈火去追寻刘备!后知刘备投靠了东吴起身就前往,离东吴千里到处有曹操的军兵镇守,后就有了“过五关斩六将”之盛传!

    战功二:水淹七军,刘备占领西川关羽奉命镇守荆州,攻襄樊水淹七军破曹操大军,抓了大将于禁和斩杀庞德。

    战功三:‘’单刀赴宴‘’东吴知道关羽镇守荆州邀请关羽进东吴要将孙权之女许配给义子关平,关羽大怒鼠辈哪能和我们大蜀聘比,鲁肃大宴的目的就是让关羽不要攻打东吴,打算在宴上暗杀关羽,后见被关羽的威严和胆识所震慑,眼睁睁看着关羽回到了荆州。

    战功三:斩马良诛文丑等等,

    三国里面很多大将投靠了很多君主如;吕布的‘’三家姓奴‘’,子龙,马超,黄忠等等多是转手几家了唯独关羽一人从未动摇过!很多君主多想把关羽收入囊中,关羽从未答应一人,如此看出关羽的忠贞不二,义薄云天!

    最后被东吴曹操联合陷害败走麦城,关羽和关平父子被东吴所杀!太可惜了!不过历史就是那样我们后人只能敬仰,感慨万分啊!

    说说你们的看法欢迎来评,谢谢!

  • 好日子 好日子

    我觉得陆逊的夷陵之战可以有

  • 綮紫@ 綮紫@

    冠军侯霍去病——漠北之战

    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发起漠北之战。汉武帝命霍去病和卫青各自率领5万汉朝骑兵及数万步兵分别出代郡和定襄。此战是汉军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匈奴此时的部队有十几万人,他们的指挥官是伊稚斜单于和左贤王。由于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近乎开挂的表现,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非常欣赏,因此武帝的部署是由霍去病对阵匈奴单于,卫青对阵匈奴左贤王。但是由于情报失误,霍去病深入大漠后,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出塞后,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活捉匈奴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后渡过弓卢水,抓获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也许是杀心未止,也许是对匈奴单于的渴望,霍去病一路率军追杀,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到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五万铁骑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最后一直追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共斩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也成为后世武将的最高荣耀。


  • 殇紫唐糖 殇紫唐糖

    西楚霸王项羽——彭城之战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后杀伐谋断,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灭秦后拥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个时代几乎无敌于天下。内心骄傲而敏感,性格刚愎自用,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说只要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义,有些事情即便是干了都不想。

    彭城之战是刘邦和项羽第一次正面对决,刘邦原来都是听闻,没有实战,没想到要真打起来,项羽真不是吹的。一败涂地的刘邦也顾不了亲人了,撒腿就跑,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感觉马车跑的太慢,把自己的孩子都推下车去,这就是人性了,在面对绝境的时候,即便是自己的亲骨肉也要牺牲,还好他的孩子没牺牲,被他的司机救了回来。刘邦跑,项羽是穷追猛打,不过最终刘邦还是捡回一条命,可能天意如此吧。

  • 间念的隧道 间念的隧道

    钟伟将军。


    他极富个性、战功赫赫、有着传奇色彩,被尊为"中国的巴顿将军",享有"战神"美誉。


    在东北民主联军时期,"三下江南""靠山屯战斗"使钟伟一战成名。


    1947年3月初,林彪率部第3次渡过松花江,准备南下围歼位于德惠东北的国军新1军,电令2纵5师师长钟伟率部进至中长路,配合1纵聚歼新1军。5师行至靠山屯时,发现西南那边乱哄哄的,经侦察国军88师262团在运动中。


    钟伟军事素养极好,对战场形势变化极为敏感,综合已掌握的情况,他判断:敌88师及相邻的敌87师有向德惠新1军靠拢的迹像,应立即歼灭当面的88师262团,吸引88师其余部队和87师前来增援,民主联军再围而歼之。


    因此,从凌晨5点到下午2点,钟伟连着接到林彪3个"即时东进"的电报后,仍不为所动,一面组织部队攻击、打援,一面把战场变化情况报告林彪,特别强调围住靠山屯的敌人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大量歼敌的机会来了,我就在这里打,你赶快调动其他部队配合我吧。


    结果一向执着的林彪被钟伟的坚持所打动,把1纵、2纵和6纵都调了过来,全歼敌88师和前来增援的敌87师,完全如钟伟所设想。


    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林彪都"指挥"了,钟伟也因此名声大振。


    林彪后来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这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值得称赞与发扬。


    1948年初,钟伟被林彪由5师师长破格提拔为12纵司令员,他是整个4野系统中唯一从师长直接提升为纵队司令员的。



  • 啊好运来 啊好运来

    中国抗日胜利的第一人,大唐名将刘仁轨绝对属于凭空出世,一战成名。也正是因为刘仁轨在白江口的大胜,日本人此后900多年不敢招惹中国。

    和其他名将不同,刘仁轨是个文官。第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刘仁轨已经六十岁了。在这个放到今天都要退休发挥余热,上公交坐爱心座的年龄,刘仁轨却逆袭成了大唐名将,立下了不世奇功。

    刘仁轨,字正则,601年出生于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

    刘仁轨自少家境贫寒,适逢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他无法专心地读书,但仍专心自学,最后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唐高祖年间,刘仁轨出仕,做了小小的陈仓县尉。此后,刘仁轨的官运不旺,贞观十四年(640年),39岁的刘仁轨才被授为新安县令,只是个七品官。

    隋唐时,朝鲜半岛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

    隋炀帝、唐太宗等都远征过高句丽,双方互有胜负,但高句丽从来没有被打平过。

    唐高宗时,臣服于大唐的新罗被高句丽支持的百济入侵,新罗求救于大唐。

    660年,唐高宗遣名将苏定方率军去攻打百济,时任青州刺史的刘仁轨负责大军的后勤工作。刘仁轨当时已近60岁,其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官阶在三品和四品左右。

    同年,苏定方平定百济。唐朝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高宗于是授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

    此后,苏定方带兵去攻打高句丽,但因遇大雪未能攻克平壤,最终遗憾撤军。

    661年,百济旧将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兴起百济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

    刘仁轨虽然没有带过兵,可是他一生严谨,御下有方,军中将士对这位老人非常佩服。何况,行军打仗和为官治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讲究韬略,讲究权谋,在一个又一个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在熊津江地区和敌军相遇时,刘仁轨大败敌军,敌军死伤万余人。

    百济叛军面临唐军的多次打压,不得已向日本求救。663年,日本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大将毛野稚子等倾举国精锐27000余人先攻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刘仁轨带兵应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起了决战。这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中日海战。

    当时日本与百济的联军共有士兵4.7万人、战船800余艘,而唐朝与新罗的联军只有士兵1.7万人、战船170余艘。

    从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方面来看,日本军队远远领先于唐朝。虽然日本的船只比较小,但是架不住数量十分庞大。所以日本占据了这次海战的主动权。

    日本凭借着数量上的巨大优势,想要利用穿插的战术,将唐军的船只全部一艘艘的分开,然后逐一击破。但是唐军的指挥官是刘仁轨,他深知敌众我寡的现状,于是决定先利用自身船只武器先进的优势,对敌军进行压制,然后再用火烧赤壁的战术摧毁敌军。

    当战事开启后,刘仁轨先让唐军一阵弓箭压制日军后,便指挥唐军佯装退却,打算将敌军引诱至提前设好的水阵中,利用船高舰厚的优势,自上而下向敌军战船发射火箭。

    由于唐军的船只皆是艨艟巨舰,舰体高大、坚固易防守,而日军船只多是舢板小舰,船体小而轻薄、不利于攻坚。所以等到日军进入埋伏圈后,刘仁轨便命令士兵占据高位发射火箭,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800余艘日军战船挤在狭小的水域内,被撞沉、焚毁者极多,士兵死伤不可计数,鲜血染红整个海面,连主帅朴市田来津也战死。

    据史料记载,这次海战中唐军共焚毁敌军战船400多艘,击毙的倭寇超过一万。日本联军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兽四散,仓皇逃回了日本本土。

    此役,唐军四战四捷、大获全胜。只有极少数残余日军突围而出,百济复国运动就此以失败告终。

    经此一战,日本对中国畏之如虎,不仅从朝半岛撤回全部残军,而且还将都城由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并斥巨资在国内筑起四道防线,以防止唐军乘胜南下来袭。

    透过这场海战,日本看到了自身在各方面都与大唐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此后数百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都在向大唐派出遣唐使,不断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有将近千年的时间,日本都不敢与边上的东方大国叫板。

    刘仁轨击败日本和百济联军,也为唐军进攻高句丽创造了机会。公元668年,大唐名将李勣(徐茂公原型)和薛仁贵最终攻克平壤,高句丽被灭国。

    白江口海战令刘仁轨声震海内,深得朝廷嘉许,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由刺史升为宰相,升迁之快堪比火箭的速度。此后20余年间,刘仁轨又参与过击灭高句丽、东征新罗、抵御吐蕃等战事,回京后又长期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薨逝,享年85岁,结束自己极为传奇的一生。

    日本人直到1592年,才再次招惹中国,结果又被大明胖揍一顿,又消停了三百年。前几天,我写过一篇1593年明军和日军在平壤大战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我的主页看。

  • 梅花 梅花

    西楚霸王项羽——彭城之战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后杀伐谋断,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灭秦后拥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个时代几乎无敌于天下。内心骄傲而敏感,性格刚愎自用,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说只要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义,有些事情即便是干了都不想。

    彭城之战是刘邦和项羽第一次正面对决,刘邦原来都是听闻,没有实战,没想到要真打起来,项羽真不是吹的。一败涂地的刘邦也顾不了亲人了,撒腿就跑,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感觉马车跑的太慢,把自己的孩子都推下车去,这就是人性了,在面对绝境的时候,即便是自己的亲骨肉也要牺牲,还好他的孩子没牺牲,被他的司机救了回来。刘邦跑,项羽是穷追猛打,不过最终刘邦还是捡回一条命,可能天意如此吧。

  • 聂寒 聂寒

    1.先轸,2.孙武,3.吴起,4.白起,5.乐毅,6.赵奢,7.王翦,8.蒙恬,9.项羽,10.李牧,11.韩信,12.卫青,13.霍去病,14.陈汤,15.刘秀,16.曹操,17.周瑜,18.陆逊,19.谢玄,20.高长恭,21.韦孝宽,22.韩擒虎,23.史万岁,24.李靖,25.李绩,26.裴行俭,27.苏定方,28.李继隆,29.狄青,30.岳飞,31.吴玠,32.韩世忠,33.王韶,34.王坚,35.虞允文,36.徐达,37.傅友德,38.张辅,39.于谦,40.王守仁,41.戚继光,42.李如松,43.袁崇焕,44.孙传庭,45.左宗棠,46.刘铭传,47.冯子材,48.李宗仁,49.薛岳,50.彭德怀。我最欣赏彭总,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 Amanda Amanda

    我比较欣赏的是白起,长平之战一战成名!

    长平之战是这样的:

    时年八月,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

    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另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赵军陷入包围。

    赵括连杀八名都尉以稳定军心,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壁垒,却始终不得突围。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下达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他亲赴河内督战,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

    白起与部下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

    于是使诈,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

    事件背景:

    秦国十五岁以上的孩子全部参军,赵国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军被秦军截粮,赵括身死,四十万赵军达到了相易而食的地步,所以出现了大规模投降的情况。

    而白起和部下商议,赵国的百姓不喜欢秦国,如果不把这些降兵杀掉,恐怕之后会成为祸患,所以就把四十万大军全部坑杀。

    四十万人当然不容易杀,所以更不好管理,秦军没有精力防止四十万人的叛变,所以干脆一劳永逸杀掉他们。之前提到过这些军人全都虚弱不堪,而投降之人肯定会卸甲,所以秦军的伤亡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 廢材小哔鸡iii 廢材小哔鸡iii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昨天,我回答了“为什么历史上的很多游牧民族都喜欢发动战争?”这一问题,今天正好又遇到了关联问题,那我就接着昨天的思路,往下说一说。

    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威震华夏的当世名将。从炎黄大战蚩尤开始,一直到近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人物,纵观华夏战争史,可谓将星闪耀,猛将如云。

    如果要问谁的战争指挥水平最高,还真不好回答,每一位当世名将各有千秋,有勇悍三军的,有勇谋兼备的,有风流倜傥的,但是要说谁最能代表一战成名的,我首推西汉名将陈汤。

    陈汤这个人,祖籍今天的山东兖州。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也没打算建功立业,就想混个小公务员碌碌无为的吃一辈子皇粮。家庭出身也很是一般,没钱没背景,也没什么朋友,从小就爱看书,据说字写的不错,人也聪明。后来,只身前往长安,看看能不能碰碰运气,也许是老天的眷顾,还真就天上掉馅饼,被当时的富平侯张勃看中,举他为茂才。从此,一路往上熬,成了一个小小的郎官,在当时,没啥背景的郎官有的是,要想出人头地,要么朝里有人,要么就得到最边远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陈汤没啥可选的,那就出使边塞做个地方官吏吧。公元前36年陈汤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下级武官,还是个副职。

    于是,陈汤打点行装,一路往西走,和他同行的,是和他搭档的正职武官,西域都护甘延寿,大家一定记住这俩人啊,不久的将来,他俩把天生生的捅了个大窟窿。

    咱再把时光倒转,说说当时的国际形势。既然是西汉,那不用问,国际矛盾的主流一定是汉匈矛盾,大家一定知道,在我的上一篇回答中我说过“西汉初时,匈奴肆虐边陲,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积累了四代的国家实力,才打垮匈奴,暂时性的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得以开辟西域商道。”汉武帝一朝主要是彻底打残了凶狠阴鸷的伊稚斜单于,并从根本上瓦解了曾经强大的匈奴王朝。要知道,当年冒顿单于时期,可是强大到把高祖刘邦给困在白登山的。从此匈奴开始内乱,分化成若干小部分,大漠以南完全纳入汉朝版图,匈奴领地被不断压缩。汉昭帝时期,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迅速恢复,当然也时不时的跟匈奴打打谈谈。直到汉宣帝时期,西域广大疆域,尽归汉朝中央政府。而匈奴政权这个时候又开始自己“作死”,各个部族争权夺利,最多的时候,居然有五个单于自立为王,颇有些西晋“八王之乱”的气势。最后经过各个部落吞并攻杀,匈奴的元气大伤,只剩下两股势力,北方的郅支单于占据了王庭(也就是首都、政治中心的意思),称为北匈奴。南部的呼韩邪单于,也实在是被自己人打的走投无路了,主动臣服汉朝,被称为南匈奴。后来在汉朝和南匈奴的联合围剿下,郅支单于一路溃败,到公元前44年,跑到了康居(今天新疆北部到中亚部分地区)。郅支单于到了康居、感觉踏实多了,这地方离汉朝边境万里之遥,谁也够不着我啊,于是又开始作妖,匈奴人生性凶残好战,到处杀人放火,抢牲畜,截商道、并吞周边小国,一时间混的风生水起。可别忘了,周边被郅支单于欺负的小国可都是大汉朝的藩属,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能没人管吗?这不,陈汤和甘延寿这就来了。

    咱再说回来,陈汤和甘延寿在上任的路上,就已经听闻了不少郅支单于恶行劣迹,杀人放火、扩充地盘,势力逐渐坐大。这不行呀,长此以往,大汉朝这么多年来的征战,打通的西域商道还不就毁在这小子手里?西域各国,都眼巴巴看着汉朝呢,朝廷要是不管的话,他们就跟着郅支单于混了。

    要不怎么说,一代名将呢,陈汤审时度势之后跟甘延寿分析了西域局势,最后建议,咱俩得收拾了郅支这伙残部,给大汉朝剪除边患,也算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了。甘延寿的想法也是一拍即合,不过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西域离长安迢迢万里,就算是快马加鞭,等朝廷发来兵马,这伙匈奴人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陈汤说,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俩是干嘛来了,我朝在车师的驻田驻军(车师就是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附近)拉出来就能打仗,再不行我们还可以朝廷的名义命令西域各属国,让他们出兵帮咱一起打匈奴。甘延寿说,我看行,可有一样,圣旨呢?没圣旨,你擅自调动军队,可是谋反。这时候,陈汤的脑瓜灵活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了,没圣旨,要不我写一份吧。甘延寿一听,直接“气病了”当然,至于是真病还是假病不可考了。反正在陈汤的带领下,充分发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优良传统,用假传圣旨的手段,一下子就征召聚集了4万汉胡联军。(2000年后,八路军129师独立团长李云龙在平安县城外被陈汤灵魂附体)。当然,这么大的军事动作,还是要向朝廷报备一下的。只是朝廷接报的时候,这边已经动手了。4万大军兵分六路,势如破竹,打着大汉朝廷平叛保护西域诸国的旗号,一路秋毫无犯的挺进到康居城下,还沉浸在自己的清秋大梦里的郅支单于完全措手不及就被团团围住,这个时候,善于野战突袭的匈奴骑兵被困在城内,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而汉军的长弓大弩发挥出了强大的压制火力,把城内的匈奴封得死死的,一天一夜激战后康居城被攻陷,郅支单于城破身死。

    公元前35年春天,郅支单于的人头从西域边陲发往长安。还附上了一封奏章,“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六路轻骑,突袭千里,一战成名,大汉民族灿烂银河当中又升起一颗璀璨将星。经此一战,标志着自秦汉以来的北方匈奴边患,永远成为历史,北匈奴被斩草除根,南匈奴逐渐融入汉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最欣赏的一代名将。不妥之处,望大家斧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我。

  • 逝去的青春 逝去的青春

    孙膑。他的成名一战却不是在战场上,而是著名的“田忌赛马”。

  • 美人 美人

    左宗棠

  • 书画 书画

    呂布战七雄,关公斩蔡阳,李元霸,宋代:常山赵子龙(子龙救阿斗),我喜欢的就是《赵子龙》

  • jianzhi520com jianzhi520com

    朱可夫,不解释

  • [已注销] [已注销]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很多,但要说我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我觉得南宋初年的虞允文绝对能上榜,他的成名之战就是采石之战。

    我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说一下虞允文让人敬佩的原因。

    首先,书生拜将

    虞允文本身并不是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在采石之战前夕,他只是一个文人。要让一个文人征战沙场,面对两军厮杀,其实很难,但虞允文却做到了,他的勇气让人敬佩。

    其次,处事果断

    当时,金朝皇帝完颜亮率兵南侵,一路挺进,想要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然后进攻建康。而此时,中书舍人虞允文被宋高宗派往采石一方面督促李显忠赴任,另一方面慰劳采石军队。是当他到达采石以后,李显忠还没来,但是金军完颜亮却要在此时渡江。其实此时虞允文可以因自己不是武将而撤离采石,但他没有,而是果断作出选择,就地和金军作战。

    再次,指挥得当

    虞允文虽然是第一次指挥作战,但他的战斗布防做的非常好,他将军队分成五队,其中精锐部队正面迎敌,放在正中间,另外两队放在精锐部队两侧,随时准备和精锐部队接应,剩下的两队,他将其隐藏在后方山谷之中,以防不测。并且他在沿江一带安排了强弩等阻截金军。

    在战斗中,虞允文指挥精锐部队大的战船撞击金军的小战船。再加上金军不谙水性,这样撞击几次以后,金军就被击败,退了回去。而虞允文并没有放松,他又玩起了心理战。因为此时正好有一支从光州退下来的宋军,于是他击鼓挥旗,让那一队宋军绕道江岸,造成宋军援兵到来的假象,这就给完颜亮在心理上又施加了压力。

    最后,宋军在这次采石之战中,在文人虞允文的带领下,获得了胜利。

    所以,虞允文文人拜将的勇气,做事果断的态度以及他对整场战斗的合理指挥,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 Lose Lose

    霍去病

  • 午餐肉十级爱好 午餐肉十级爱好

    “战神”白起


    白起,战国期间秦国名将,替秦国领兵毁灭楚赵等国,为秦金瓯无缺立下汗马功绩。白起巨细终身交战多数,无一败绩,白起以打消灭战为战术,不同于穷寇莫追和商鞅等战术,考究追击战胜战士。长平之战一战消灭赵国四十万军士,一战成名,这也是白起最初一战。长平之战后,白起原想乘胜追击一举攻陷赵国,秦公因听信权臣奸相范雎忠言命令白起凯旅,后又命令白起攻击赵国。白起以为错失长平之战打败时良机,已很难拿下赵国,拒不智慧,秦公亲身领兵两战赵国两番败仗大发雷霆贬低白起并下旨赐死。白起终身战无不胜,顺从王命虽使他丢了人命,却使他成为史书上真正的不败将军。

  • 无名小姐 无名小姐

    有很多,像项羽,田单,乐毅,韩信,孙膑,关羽等等等等,非常多,但是我最喜欢而且佩服的是白起,那时战神一样的存在。

  • 麻麻叫我小毛 麻麻叫我小毛

    一战成名的,好像最出名就孙武、赵奢吧。

  •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一战成名的就比较多了:

    先秦:赵奢

    两汉:卫青,霍去病,项羽

    三国:陆逊,关羽

    魏晋以下:岳飞,袁崇焕,戚继光,杨秀清,陈玉成,李秀成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欣赏卫青。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


  • 幕容倾倾 幕容倾倾

    一战成名的战将有吕布,张飞,关羽,马超,黄忠等。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称为常山赵子龙。白袍银甲,白马银枪。赵云的枪法学自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谁也不知道。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直到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

    五虎上将,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注1),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但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于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么夸张。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于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于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于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么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他的优点有: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可谓评价之高。

    对此大家有什么意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 杜这枣案演喳顿 杜这枣案演喳顿

    谢谢邀请,我是老吕说文史

    您想问的是一战成名的战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将如过江之卿、星河灿烂一样多不胜数,我就列举几个最主要并且是为世人所公认的名将吧:

    吴起:创立魏武卒,阴晋一战以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军五十万大军,打下了自己的赫赫声名,也因这一战将魏武卒的名声达到了春秋时期的顶风,各国均是提起魏武卒就色变。

    白起:长平一战坑杀赵军四十万,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杀神。

    项羽:巨鹿一战以五万兵力对秦国四十万兵力,破釜沉舟将秦朝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韩信:被称为一代兵仙,在名将如云的刘邦阵营中被刘邦破格提拔,以小卒的身份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背水一战,又设下十面埋伏,于垓下一战逼死项羽,成就了四百年的大汉江山。

    霍去病:千里奔袭匈奴王庭,杀敌四万,俘虏匈奴王及其百官,封狼居胥。年仅十九岁一战成名,被封为膘骑大将军、冠军侯。

    陆逊:陆伯言火烧连营是三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时候的陆逊没有任何名声,被孙权大胆启用,通过谋划夷陵一战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导致了蜀主刘备白帝城托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说是一战成名。

    薛仁贵:龙塑二年,回纥铁勒九姓突厥联合反唐,薛仁贵单骑匹马独挑几十员战将,连发三箭,三员敌将应声落马。更是趁敌军大乱之时挥军掩杀,大败九姓突厥。薛仁贵一战成名,被后人称为“三箭定天山”。

    狄青:本是囚徒的狄青在边军中因功得以提拔,在宝元二年西夏李元昊率大军进攻保安军时,狄青披头散发脸带青铜面具,在西夏军中往来冲突,杀得西夏军肝胆俱裂,以一人之力硬生生的将西夏军打的不敢应战,并且此后听到狄青的名字就浑身发抖。

    蓝玉: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将,明朝建国之前从未做过统帅,在明朝对元朝的最后一次作战中,被任命为北伐军的统帅,带领十五万大军,一战之后彻底摧毁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

    以上所列举的仅仅只是我国无数名将中的一部分,因为楼主问的是一战成名的战将,本人觉得这几个人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家之言,希望对楼主能有所帮助。

  • 贝贝 贝贝

    我最欣赏西楚霸王项羽,乌江一战宁肯自杀也不投降的气节,虽败尤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泱泱中华五千年,能征善战之辈数不胜数。每一个时代,都能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能臣武将,但真正称得上战神级别的将军却少之又少。

    这些人,往往都能让敌人谈之色变,征战一生,未尝败绩,时代造就了他们。也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被人称颂的事迹。

    要说人数最多,首数白起,白起一生大小百战以上,经历最大战役莫过于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平之战,坑杀赵卒数十万人。伊阙之战,消灭韩魏二十余万敌军。杀神之名,由此而来,白起战无不胜的同时,对秦王也是功于心计,深知功高盖主的麻烦,对秦王要钱要地,但最后还是没有跳出这个怪圈,于公元前257年,被秦王赐死。

    要说最霸气的,则就是项羽了,霸王别姬成为历史美谈,而项羽的战绩则是有目共睹,数次以弱胜强。基本上灭秦的关键战役都是由项羽打得,就算在最危难的时候,亦能以三万人击溃刘邦数十万联军。逼得刘邦抛妻弃子,落荒而逃。

    说到最遗憾的,则是霍去病,虽是外戚,但并没有世人印象中的权贵那样跋扈。年纪轻轻,就敢率数百骑冲阵。从此一战成名,在其不长的征战过程中,没有任何败绩。奈何天妒英才,二十多岁就离世。如若再多活几十年,也许还能创造出一系列的战场神话也说不准。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将军,一生征战,直到80多岁才下了战场。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就灭亡了。在那个前有叛军,后有吐蕃的纷乱局面之下,郭子仪以一人之力,数次击败敌军,多次收付长安。虽遭猜忌,但一直忠心于大唐,给他兵他就能胜。百战百胜,无人能敌。

    要说最传奇的,则是南朝的白袍将军,陈庆之,没有任何的背景,任何的权贵提携。甚至活了几十年就根本不是武将。年过不惑开始领兵,从最开始的小股偏师,到最后一战成名的北伐之战。从未带兵过万,以一个半路出家将军的身份,带领数千兵卒连克数十座城池,击败敌军数十万大军。有时候,天才就是在这种时候诞生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认为的名将战神,也还有很多名将没有点出。不知,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最强的战神是谁呢?










  • 勉强爱笑. 勉强爱笑.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是团子,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名将如云,名将都是一战战打出来的,不过有时候时势造英雄,一战成名的也不少,最著名的不过伊阙之战的白起,暗度陈仓的韩信,龙城之战的卫青,漠南之战的霍去病,睢阳之战的张巡。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们是光宗耀祖了,将士们的妻子会不会“悔教夫婿觅封侯”呢。

    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冠军侯霍去病。曾年少时,谁没有一个将军梦,拳打日本,脚踢美帝,扬我国威。可惜被社会毒打,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偶像,霍去病就是这样完美的偶像。

    出身贫苦,遇贵人成皇亲国戚,少时在长安城意气风发,17岁在漠南之战大放异彩,被封冠军侯,19岁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夺回河西之地,被封为骠骑将军,21岁在漠北之战封狼居胥。24岁病故五郡之兵送别。这辉煌的一生,为汉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小说都不敢这么写。附上王维的少年行,愿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微信内部广告 微信内部广告

    那当然要属“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了。

    陈庆之,字子云,是梁武帝萧衍的心腹将领。

    南朝北伐时,其率领的七千白袍军,从今天的安徽出发,一路北上,在短短一百四十天里,历经大战四十七场,拔城三十二座,无一败绩,一路直捣北魏京师洛阳!纵观我国历史,这样的战绩,都是极其耀眼的吧。


  • 别扭 别扭

    西楚霸王项羽、冠军侯霍去病、白起…

    我最欣赏的是韩信—暗度陈仓。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谋略家,既有勇又有谋。当时,韩信为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汉军平定了三秦。

    论在军事上的成就,无人能及,除了一战成名的暗度陈仓之战,他著名的战役还有:井径之战,大破赵军;十面埋伏,大战项羽;垓下之战,逼项自杀。

    论做人的魅力,忍常人所不能忍。韩信“胯下之辱”的典故,就是极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他年少时,便清楚的明白自己以后想要的是什么,不冲动,极高的忍耐力,或许在他人眼里也许就是个笑柄,但是他并不不予之计较。

    还有一处,就是他看人的眼光,本在投奔刘邦之前,他曾去拜访了项羽,但是在项羽那里未被得到重用后,在刘邦面前点评项羽的时候,得出了项羽是个有妇人之心、优柔寡断的这一性格特点。




  • 3咳屯jX 3咳屯jX

    太多太多人和事情……

    我们就不易再一系列举例,当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下我最欣赏的是:战国时代的赵国——“名将军赵奢马服君”的儿子,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点:爱国之心真切,真实,真心

    我们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大多数有名的将领都不是在自己母国成名,不能不说是爱其国,只是国君负了自己,比如孙武,孙膑……

    虽然,兵败如山倒!但是殉国……宁死不屈!落了个……纸上谈兵——名将!

    第二点:历史真相如何,毕竟你我都不是当事人,不可否认!

    可能,年少太轻狂!

    可能,缺乏实战经验!

    可能,秦赵两国综合实力悬殊!

    可能,既生白起,何生赵括!

    可能,秦赵两国军政方针不同导致了两国历代国君的文韬武略兵战伐谋,君臣同心协力,全国上下一心努力的方向不同……秦国一心灭六国一统天下,赵国一心想做个霸主就心满意足了!

    第三点:出生于战国八大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父亲曾经重挫秦国全歼八万精锐……自己从小抓起军旅人生,兵书策略早就烂熟于胸。

    人生起点高,家人期望高,仕途责任重,国家担子沉…总而言之:负担太重,肩膀太轻,心情浮躁的时候,世界就显得没有如此格外安静下来……

  • 蒙蒙亮 蒙蒙亮

    白起

  • [已注销] [已注销]

    赵括,一战就把自己的40万军队搞地底下了。没有哪个名将值得欣赏,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死的都是人,值得吗?何必呢?

  • 七月 七月

    赵云,长坂坡之战

    赵云在此之前可以说是没有出手过,也没什么名气。在长坂坡战役中,七进七出成功突围后,一战成名。

    当时,刘备和曹操对战打败,只好撤军逃走,然而,由于匆忙逃走,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阿斗在乱军之中走失。

    赵云身为刘备的警卫长,听说此事后,觉得是自己护卫不当,有渎职之罪。

    不顾刘备劝说,依然上马去寻糜夫人和阿斗,希望能将功赎罪。

    仅用一人一骑,不顾自家性命,竟然直闯曹操的万军之中。

    在被敌军重重包围之际,他若天神下凡,如入无人之境。

    期间,赵云砍倒了曹军两面大旗,杀死了五十多位将领。

    长时间作战的赵云,也有些力不由心,低头看了下正在淌血枪尖,此时,他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神。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随着时间推移,赵云被张郃的部下渐渐逼入了坑中。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当他看到笃定自己必能会被活捉,而得意大笑的张郃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此时,赵云双腿突然爆发,竟从坑中一跃而起,一个长枪竭尽全力刺了过去。

    可奈天不遂人愿,被那张郃惊慌失措下,毫无章法的驴打滚给躲掉了。

    赵云见事不可为,边也趁机一枪挑下身旁的敌方小将,夺得一匹战马,打马突围逃脱而去。

    一进一出:丢了甘夫人,糜夫人,阿斗

    二进二出:找到甘夫人,丢了阿斗,糜夫人

    三进三出:找到糜夫人,丢了阿斗,甘夫人

    四进四出:找到阿斗,丢了甘夫人,糜夫人

    五进五出:找到糜夫人,阿斗,丢了甘夫人

    六进六出:找到糜夫人,甘夫人,丢了阿斗

    七进七出:找到甘夫人,阿斗,丢了糜夫人

    到最后,刘备身旁的张飞见赵云又要向曹军冲杀而去时,急忙吼道:赵云停!!!曹兵来了。

    赵云嘁笑道:小爷会怕那鸟曹兵?

    话音刚落,忽感一阵头晕目眩,倒在了张飞的怀里。原来张飞竟从身后一个手刀将自己打晕了。




  • 绿色 绿色

    彭德怀彭大元帅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 潮往 潮往

    项羽,西楚霸王,十七岁力能举鼎,中国五千年武力第一人!

  • 紫阳花 紫阳花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文化与血脉中。中国历史上能称上“战神”的大有人在,在此文中仅仅选取其中三位。下面我们就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名将的封神之战,体会那一段段传奇。

      一个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我们的血脉不仅中流淌着华佗、扁鹊的妙手仁心,流淌着张良、孔明的经天纬地,也同样流淌着这些名将们的骁勇与霸气。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楚霸王项羽——彭城之战

      项羽,西楚霸王。推翻秦朝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成为一方诸侯。但刘邦志在天下,于是就招揽了其他几个诸侯一起抗衡项羽。

      公元前205年,趁楚国精锐都跟随项羽伐齐,刘邦率五十多万联军进攻楚都彭城。当时的彭城只有老弱残兵数千,一触即溃。刘邦进驻彭城后非常高兴,命樊哙攻下周边小城,形成拱卫之势,自己则花天酒地。项羽此时则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齐国久攻不下,而自己的根基楚国又被刘邦占了,眼看着就要被前后夹击一口吞掉。但项羽不愧为“霸王”,他此时居然率三万精锐骑兵,冲着刘邦五十多万军队就千里奔杀过去了。这若换作旁人,基本上就无异于自杀,但他是楚霸王。项羽率军赶到后,于破晓时对刘邦发动进攻,刘邦根本想不到项羽居然会攻杀过来,阵脚大乱,五十多万联军被项羽三万铁骑打的全军溃败,刘邦仅率十余骑逃跑。

      2、冠军侯霍去病——漠北之战

      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发起漠北之战。汉武帝命霍去病和卫青各自率领5万汉朝骑兵及数万步兵分别出代郡和定襄。此战是汉军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匈奴此时的部队有十几万人,他们的指挥官是伊稚斜单于和左贤王。由于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近乎开挂的表现,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非常欣赏,因此武帝的部署是由霍去病对阵匈奴单于,卫青对阵匈奴左贤王。但是由于情报失误,霍去病深入大漠后,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出塞后,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活捉匈奴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后渡过弓卢水,抓获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也许是杀心未止,也许是对匈奴单于的渴望,霍去病一路率军追杀,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到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五万铁骑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最后一直追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共斩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也成为后世武将的最高荣耀。

      3、人屠白起——长平之战

      白起,千古“杀神”。长平之战参战兵力:赵军约四十五万、秦军约六十万。

      开始时赵国的将领是老旧廉颇,他构筑壁垒,坚守不出。时间一长,秦军锐气受挫粮草不足,再拖下去只能撤军。但是赵王昏聩,认为廉颇这是在消极避战,几次责备廉颇。赵王又听信谣言,令赵括取代廉颇统军。此时秦王也暗暗换上了白起赴前线统军,并严格保密。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令秦军佯装溃败,把赵军引出坚固的壁垒。赵括不知是计,命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杀到秦军阵前。此时白起命令一支2万人的部队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粮道。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多天后内部大乱,赵括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一死,剩余赵军向白起投降。自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 梦游娃娃 梦游娃娃

    在我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名将,他们勇猛善战,他们上兵伐谋。可以说他们在历史上,都留下了精彩的一笔。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粟裕来说,一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在中原战场大杀四方,国民党军无不胆寒。尤其是在和国民党军王牌张灵谱的较量赢得了胜利,逼得张灵谱饮弹自杀。可以说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将领,记得林彪曾经说过粟裕净打神仙仗。我党我军像粟裕大将,这样战功卓著的比比皆是,如刘伯承元帅,还有许世友、王进山陈庚等都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将领。在拿我中国古代来说,名将也是多如牛毛。那白起来说各国听到白起的名字,可以说是魂飞胆丧。伊阙之战打的魏韩联军闻风丧胆,白起帅军斩首24万。长平之战,更是打的赵国在无还手之力。在说卫青霍去病一个大败匈奴,一个封9狼居胥都是名将中的名将,但是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为大将,用几千兵马,就打败了数十万大军。他是谁呢,他就是有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陈庆之出身寒门,曾是梁武帝萧衍的随从。曾经联合曹仲宗、韦放会攻打北魏涡阳,迫使涡阳城主王纬出降。后又加封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击败拥兵2万的魏将元晖业。五月,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经历大小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敌,未曾一败。在一次大战中以七千人的兵力,来对战三十余万的敌人,结果陈庆之一战大胜,因为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所以有童谣唱,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像这样的名将,这样的战绩,古之名将都有所不及。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是我最为欣赏的名将之一。









  • 手赚蚂蚁小咖 手赚蚂蚁小咖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很多,下边我把我了解的一一讲出。

    周朝姜子牙牧野之战,一战灭商朝。

    春秋吴起河西之战,五万魏武卒击败五十万秦军,一战夺秦河西之地。

    孙武吴国征楚之战,三万吴军击破十余万楚军,破其都城夺楚王尸体。

    孙膑围魏救赵,破魏大将庞涓帅的魏军救下赵国。

    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为齐复国。

    战国白起伊阙之战,斩魏朝联军24万,打开秦国向东征战大门。

    赵奢阏与之战击败十余万秦军,是赵国与秦国交锋第一完胜。

    李牧破匈奴之战,一战斩杀匈奴十余万,拓地千里。

    秦朝蒙恬帅三十万大军破匈奴,一战收复河南之地。

    项羽帅兵五万巨鹿之战破秦军四十万,彻底消灭秦军主力。

    汉朝韩信出川征三秦之战,击败章邯、逼其自杀,收降董翳、司马欣,从此汉军开始与项羽争霸的道路。

    汉朝霍去病漠北之战,一战斩杀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众。

    卫青武帝伐匈奴龙城之战,汉军四路伐匈奴三路失败,只有卫青一路获胜,这也是帝国反击战第一场胜利,打破了匈奴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刘秀昆阳之战以万人破新朝军四十七万。

    三国周瑜赤壁之战,五万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近三十万,之战确立了曹,孙,刘三国的基础。

    张辽合肥之战帅八百骑兵击败孙权帅领的十万吴军。

    官渡之战曹操以一万余人击败十万众的袁绍,此战后北部归曹操所有。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从此蜀汉走向衰败。

    南北朝北魏拓跋珪与后燕参合陂之战,二万魏军击杀八万燕军,后燕国自此衰败。

    前燕与后赵围困大棘城之战,慕容恪帅兵二千斩杀三万赵军一战成名。

    前燕慕容垂(原名慕容霸)攻打宇文部。当时仅十三岁,勇冠三军一战成名。

    刘裕灭伪楚恒玄之战,以数千人击败恒玄十余万楚军,从此独霸朝庭为建立刘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魏东魏玉壁之战,韦孝宽帅少量兵马顶住东魏高欢帅领的重兵围攻,激战五十余天大破高欢军。

    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之战时,头戴面具,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军包围圈,成功解围金墉城。从此,威名大振,

    唐朝李世民虎牢之战,以不足万人击败窦建德十万夏军,逼降王世充。

    李靖定襄帅三千骑兵擒东突厥可汗灭东突厥之战。

    苏定方灭西突厥之战,一战击破西突厥十余万,可汗逃亡,尽收其部众。

    薛仁贵唐征高句丽驻跸山大战,薛仁贵勇不可当,助唐军击败二十五万高句丽大军,薛仁贵一战成名。

    高仙芝奇袭吐蕃帮凶小勃律之战。

    封常清率军击败大勃律国。

    太多了就写到这里吧,大家如喜欢我再写。

  • Simple姐 Simple姐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文化与血脉中。中国历史上能称上“战神”的大有人在,在此文中仅仅选取其中三位。下面我们就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名将的封神之战,体会那一段段传奇。

    一个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我们的血脉不仅中流淌着华佗、扁鹊的妙手仁心,流淌着张良、孔明的经天纬地,也同样流淌着这些名将们的骁勇与霸气。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楚霸王项羽——彭城之战

    项羽,西楚霸王。推翻秦朝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成为一方诸侯。但刘邦志在天下,于是就招揽了其他几个诸侯一起抗衡项羽。

    公元前205年,趁楚国精锐都跟随项羽伐齐,刘邦率五十多万联军进攻楚都彭城。当时的彭城只有老弱残兵数千,一触即溃。刘邦进驻彭城后非常高兴,命樊哙攻下周边小城,形成拱卫之势,自己则花天酒地。项羽此时则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齐国久攻不下,而自己的根基楚国又被刘邦占了,眼看着就要被前后夹击一口吞掉。但项羽不愧为“霸王”,他此时居然率三万精锐骑兵,冲着刘邦五十多万军队就千里奔杀过去了。这若换作旁人,基本上就无异于自杀,但他是楚霸王。项羽率军赶到后,于破晓时对刘邦发动进攻,刘邦根本想不到项羽居然会攻杀过来,阵脚大乱,五十多万联军被项羽三万铁骑打的全军溃败,刘邦仅率十余骑逃跑。

    2、冠军侯霍去病——漠北之战

    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发起漠北之战。汉武帝命霍去病和卫青各自率领5万汉朝骑兵及数万步兵分别出代郡和定襄。此战是汉军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匈奴此时的部队有十几万人,他们的指挥官是伊稚斜单于和左贤王。由于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近乎开挂的表现,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非常欣赏,因此武帝的部署是由霍去病对阵匈奴单于,卫青对阵匈奴左贤王。但是由于情报失误,霍去病深入大漠后,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出塞后,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活捉匈奴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后渡过弓卢水,抓获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也许是杀心未止,也许是对匈奴单于的渴望,霍去病一路率军追杀,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到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五万铁骑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最后一直追到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还。此次远征,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共斩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也成为后世武将的最高荣耀。

    3、人屠白起——长平之战

    白起,千古“杀神”。长平之战参战兵力:赵军约四十五万、秦军约六十万。

    开始时赵国的将领是老旧廉颇,他构筑壁垒,坚守不出。时间一长,秦军锐气受挫粮草不足,再拖下去只能撤军。但是赵王昏聩,认为廉颇这是在消极避战,几次责备廉颇。赵王又听信谣言,令赵括取代廉颇统军。此时秦王也暗暗换上了白起赴前线统军,并严格保密。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令秦军佯装溃败,把赵军引出坚固的壁垒。赵括不知是计,命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杀到秦军阵前。此时白起命令一支2万人的部队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粮道。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多天后内部大乱,赵括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将一死,剩余赵军向白起投降。自此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

  • 且喜当行 且喜当行

    彭德怀彭大元帅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 阿笨 阿笨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元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庐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庐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公元前512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公元前511年,吴取三师以敝楚,多方以误楚之策,攻楚之夷,楚军往救,吴军攻弦,楚军往救,吴军又退。楚人探知吴军确已返国,乃自回军。楚军一退,而吴之又一军复出,进攻养邑,楚人救援不及,吴遂攻克养邑,杀公子掩余与烛庸。公元前510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闾使伍子胥增筑都城。公元前508年,吴为继续施行多方误敌之策,诱桐叛楚,投饵钓鱼,囊瓦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于豫章,吴遂取巢,获公子繁以归。自此役之后,楚国豫章山以东诸邑及附庸,属国全为吴所有。公元前506年,晋以周王室名义会十八国诸侯于召陵,谋攻楚。晋荀寅向蔡昭侯求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围蔡,吴往救,开始了吴破楚入郢之战。吴军至淮纳弃舟,越大别山,进攻楚囊瓦军于柏举,乘机攻入郢都。战绩可能不是数一数二,但凭借旷世巨著《孙子兵法》也完全足够了。

    二、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大战绩是以五万之兵破五十万之敌,一战封神。

    三、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四、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五、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秦穆公大将白乙丙的后人。秦国第一名将,战国第一名将,中国第一名将,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死神”、“战神”。白起凭自己的战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他是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他戎马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打到后来,六果将领闻‘白’色变,都不敢与之交战。

    纵观白起一生,主要有六场大战: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黔中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长平之战。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白起的用兵特点,就是一个‘狠’字。在中国所有的名将里,最狠的莫过于白起了。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六国军队死在他手下的不下百万,被时人称之为“人屠”,后世称其为“死神”。在其攻下楚国都城后,挖了楚王的祖坟,再放火烧了墓地,处处显示其狠劲。可以说,白起是中国名将中最具个人魅力的将军,他完全凭个人奋斗成为秦国大将;一生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他用兵以狠,杀人如麻,铁血冷酷。虽然他最终被秦王赐死,但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军事主张,不忍为败军之将,不惜公然抗命,以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六、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本人灭了赵国、燕国、楚国、百越。王翦请田,得以善终。王翦一生的代表之作,还是那场以六十万大军对抗楚国的大战,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仿佛是专门为他所作的,以静制动,不变应万变,牵着敌人鼻子走。

    七、项羽,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

    八、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有代表性的六大战役:暗渡陈仓、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九、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人。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

    十、霍去病,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十七岁时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霍去病是一位少年将军。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十一、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从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还,十四年回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保护了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

    十二、周瑜,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十三、韦睿,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求增兵。韦睿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敌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战舰围攻,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毛泽东在读李延寿著《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的批语中说:“(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

    十四、李靖,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人,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民族英雄。李靖军功卓越。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一生作战无败绩,战败一百余万军队,东西南北扫荡近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长江以南,蒙古大草园,青海高原,江浙全部是他平定的。卫公兵法名扬于世, 被两次想杀他的李渊称为“比古之白韩卫霍,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靖还是丞相,当时在唐朝官员中有句流行的话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十五、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勇武不凡。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十六、岳飞,字鹏举,汉族民族英雄,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岳飞一生与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作战,为宋王朝抵御异族侵略,但是最后由于受到当朝奸臣秦桧的构陷以及南宋统治者的猜忌而被监禁、杀害。宋孝宗淳熙六年追諡武穆,宋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故后人也称“岳武穆”或“岳王”。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孝宗立定格目的十三处战功而成。

    1.建炎二年十二月乌珠自杭州分兵至明州城下,浙东制置使张浚拒之,小捷。 2.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还。过吴江县,浙西宣抚使统制陈思恭,以舟师败之于太湖,几获乌珠(宗弼)。 3.绍兴元年十月,乌珠亲攻和尚原,陕西都统吴玠出奇兵邀击大破之,乌珠中流矢二,仅以身免。 4.绍兴四年三月,金陕西经使萨里罕犯杀金平,为吴玠所败。 5.绍兴四年十月,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败乌珠游骑于大仪镇,乌珠遂不进。 6.绍兴六年十月,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败伪齐刘倪于藕塘,降杀元遗,刘倪只身遁。 7.绍兴十年六月,马军都虞侯刘锜人败乌珠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 8.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 9.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淮南制置使刘锜,遣其将贝琦,败金统军高景山于皂角林。 10.是月,浙西副总管李宝,败统军完颜郑家奴于密州之唐岛,斩其首。同月,步司统制官邵宏渊拒虏于真州之胥浦桥,获捷。 11.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虞允文,以建康统制张振,王琪之军,败金主舟师于采石。12.是年,侍卫马军司中军统制赵撙复蔡州,鄂州都统制吴拱拒敌于茨湖,统制官王宣拒敌于确山。 13.绍兴卅二年,镇江都统制张子盖,解围海州。

    十七、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将领,岳飞的异世知己。1353年,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后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克集庆。继又率部攻占镇江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十八、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很好 很好

    狭路相逢勇者胜!马服君赵奢长途奔袭在阏与打败秦国,赵惠文王赵何想让廉颇和乐乘去打这一仗,他们没有把握,不出战,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喜欢谨慎,不肯轻易冒险。

    为将者要有胆有识,敢于冒险,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敌人想不到的,我们就要坚决出击,敢于亮剑,方能做到百战百胜。

    秦军在阏与安营扎寨,时刻攻打韩国军队,赵奢力排众议,一战成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都不敢带兵退敌,觉得道路太远,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赵奢有勇有谋,通过一场胜利让自己扬名天下。

    秦军强大,以逸待劳,赵军长途奔袭,兵马疲惫,但是赵奢出其不意的出击,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秦军骄兵必败,大意啦。我觉得赵奢不愧为一代名将。

    咱们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太多了,不能秦琼战关公,不同的时代没法比较,我觉得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如松、李靖等都是统兵作战的好手,军事奇才,御敌于国门之外,善于长途奔袭的我最喜欢。

  • EVmook EVmook

    一战成名的,我最喜欢冠军侯,自古封狼居胥是为他始。其次就是“名师大将莫自劳,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这两个都是历史上把骑兵运用到极致的人物,一出场就是巅峰。

  • 命案 命案

    岳飞,彭总

  • 兜兜 兜兜

    白起,一战成名,在敌人多自身兵力少好的情况下,连续攻城拔寨七十余座,直接将整个战国时代颠覆了,绝对算得上是一代名将。

  • 凉夏 凉夏

    周瑜

  • 1氨爻zW 1氨爻zW

    首推关羽!百万军中去上将首级!斩颜良,解白马之围!

  • 书影 书影

    赵大将军!

  • 苏荷 苏荷

    必须是赵括的老爹赵奢!

    赵奢这个以前一直默默无闻,只是个升斗小吏,一直干着与打仗关系不大的工作。史记对他早期的记载也是关于他当税收关时去赵国平原君的封地收租的事迹,这个事从侧面说明了赵奢的刚正不阿,和果敢决断!

    因为赵奢的性格,赵王任命他为赵国掌管税收的长官,从这儿开始他算是成为了庙堂之人!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韩国驻扎在阙与,因为各种原因,赵国准备与秦国对抗。但是赵王咨询廉颇和乐乘之后都得到了否定答案。这个廉颇是赵国四大名将,乐乘是乐毅之子也是一个名将,他俩都认为秦军强大不可与之争锋。

    于是赵王问赵奢,赵奢回答赵王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赵王让赵奢领军。赵奢领军之后先是表现出怯战不敢进军,在麻痹秦军之后迅速进军一举大败秦军。成为自商鞅变法以后,第一个大败秦军的将领,一战成名。赵王也因此将赵奢封为马服君。

    后来长平之战时赵奢遗孀遵照赵奢遗志,阻止赵括领军也算是赵奢的知人知势,虽然赵括输掉了长平之战,赵家却因为赵奢而幸存下来!

  • 亮亮 亮亮

    林彪平型关,陈锡联阳明堡,一战成名。予日军重创,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谎言!

  • 居然 居然

    狭路相逢勇者胜!马服君赵奢长途奔袭在阏与打败秦国,赵惠文王赵何想让廉颇和乐乘去打这一仗,他们没有把握,不出战,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喜欢谨慎,不肯轻易冒险。

    为将者要有胆有识,敢于冒险,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敌人想不到的,我们就要坚决出击,敢于亮剑,方能做到百战百胜。

    秦军在阏与安营扎寨,时刻攻打韩国军队,赵奢力排众议,一战成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都不敢带兵退敌,觉得道路太远,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赵奢有勇有谋,通过一场胜利让自己扬名天下。

    秦军强大,以逸待劳,赵军长途奔袭,兵马疲惫,但是赵奢出其不意的出击,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秦军骄兵必败,大意啦。我觉得赵奢不愧为一代名将。

    咱们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太多了,不能秦琼战关公,不同的时代没法比较,我觉得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如松、李靖等都是统兵作战的好手,军事奇才,御敌于国门之外,善于长途奔袭的我最喜欢。

  • 郭益如 郭益如

    彭大将军!

  • 伊若溪 伊若溪

    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付崇碧。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还打出了新生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几十年安定局面。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共和联合国军有过五次大规模的作战,第五次战役的后半段,志愿军由于战线过长和后勤补给薄弱,被早有准备的美军用磁性战术抓住了弱点。因为前期志愿军的穿插包围让联合国军很吃亏,所以李奇微就想借用联合国军优势装备跑赢志愿军的脚板也进行穿插包围,他把目光投向了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志愿军后退必经之路后勤之地——铁原。同时志愿军总指挥也发现了这个地方不能有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年仅35岁的军长傅崇碧临危授命,率领刚刚从前线还未来得及修整的63军,正面阻挡占有优势的联合国军。上面的命令是要63军死守铁原半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打光最后一兵一卒,也要保障数十万志愿军的性命。

    付崇碧是个儒将,大战之前,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经过这一场战役后,63军威名远扬,付崇碧扬名四海。

    志愿军63军全军共计2.5万人左右,只有火炮240门,没有飞机或坦克,而且已经是疲惫之师。

    对面的美军则有接近5万人,1300多门火炮,还有约200辆坦克,可以随时召唤空中支援。


    在他的指挥下,两万多名63军将士用手中的简陋的轻武器完成了对装备了钢铁洪流,用“范弗里特弹药”开道的“联合国军”的五万多兵力的阻击。这场被傅崇碧将军评价为63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惨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是63军历史上最为绚烂的一页,也是最为惨痛的一页,部队从入朝时的五万两千人,至铁原阻击战结束,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傅崇碧将军在63军完成阻击任务撤退途中身受重伤,昏迷了四天四夜。当他醒来后,彭德怀元帅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一句:“我要兵”。傅崇碧将军一句“我要兵”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如雨下。此后,彭德怀元帅给傅崇碧的63军补充了2万新兵。


    回国后,他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在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中,遭到诬陷、打击和迫害,离开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长达6年半之久。回到北京后,他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青春终败红尘。 青春终败红尘。

    岳飞,喜欢他的满江红,至今让人壮怀激烈,激励着一代人的报国情怀。

  • 温柔大蜜蜜 温柔大蜜蜜

    彭大将军!

  • 约瑟芬- 约瑟芬-

    我最喜欢秦始皇,定形中国,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让世界肝颤,康熙大帝固定中国,固定56个民族,邓小平,改革开放,真正改变中国,从此中国百姓吃饱穿暖,从此中国走上富强伟大复兴之路。

  • winteria winteria

    霍去病

  • 月石迷城 月石迷城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李靖、裴行俭、王忠嗣、岳飞、徐达、戚继光、袁崇焕、蒙应瑞”等等。

    我最欣赏的是那位?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明白在历史长河中一战成名将的名将很多,我们在这位列举了“一战成名”或“一战定乾坤”来讲。

    但仅仅作为一名一战成名的名将,要看他是否一生对国家疆土的特殊贡献。

    是否寿终正寝。

    我想在华夏五千年来的无数战功中,出历代卓越的军事家和主要将帅外。

    仅仅作为一名名将,此人当之无愧。

    我最欣赏他。

    因为他没有任何背景、但一战定乾坤三代同时选举晋升三元大将军的开创者,可见这一战对国家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在历史上由于满清的统治原因,诸多名将就被时代淡化多了。

    大清统治江山200余年,疆土算是辽阔,可见是武将辈出的时代。

    他就是笔者知道的被后世遗忘的一位武将军,就胜过千军万马。

    堪称历史上优秀战将,举世无双。

    这人就是今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人大将军蒙应瑞,字兆麟。

    人称“中华第一智将”。

    18岁参加川北镇今阆中古城区军人。

    31岁被川督年羹尧挑选精兵之列隶属于岳钟琪部下。

    在著名的康熙五十九年的西征中献计献策。

    临时组建区区30余人并亲自智取敌军将帅首级。

    结束了近24年来敌军对边疆困绕以及对朝廷构成的威胁。

    平定结束近四年的战势。

    挽回了前两次十万大军还未开战途中遇伏六万将士血洒边疆的重大损失。

    收复了今天的内外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

    奠定了今天的华夏辽阔的疆域。

    成就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

    创造了古今中外晋升将军历史上的奇迹,因一人一次战功从士兵到从二品署将衔直升15级的将军。

    夫人李氏诰命二品夫人。

    并且连同祖上三代蒙顺从商人因西征后勤保障和蒙应瑞战功直升17级(从一品武将)骁骑将军,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

    夫人王氏诰命一品夫人。

    蒙元亨从商人因西征后勤保障和蒙应瑞战功直升17级(从一品武将)骁骑将军。

    夫人罗氏追封一品夫人。

    2019-2020年著名作家龙在宇作品及2021年电视剧《天下商帮》主人公一品大商蒙元亨,为蒙家将蒙顺蒙元亨蒙应瑞为历史原型而创作。

    三代同时同地在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册封大将军的伟大创举。

    是历史上唯一被帝王钦赐宅第“元戎府”、宗祠“蒙公祠”、种植“蒙家官菜园”、休闲“蒙家避暑山庄”四处封地之一。

    可见战功与荣耀是何等的显赫。

    后来官至湖广镇筸总兵官蒙应瑞统辖今凤凰古城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玖协营汛。

  • 重新做人的seaso 重新做人的seaso

    皮定均将军

    由于皮旅英勇善战,出其不意地从敌人想像不到的地方突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因为此战,皮将军一战成名,也成就了后来“皮有功,少晋中”的佳话。

  • 想拥有你一辈子 想拥有你一辈子

    我也认可近代战神韩先楚,应该专门拍一部电视连续剧。

  • 树芽 树芽

    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付崇碧。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还打出了新生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几十年安定局面。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共和联合国军有过五次大规模的作战,第五次战役的后半段,志愿军由于战线过长和后勤补给薄弱,被早有准备的美军用磁性战术抓住了弱点。因为前期志愿军的穿插包围让联合国军很吃亏,所以李奇微就想借用联合国军优势装备跑赢志愿军的脚板也进行穿插包围,他把目光投向了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志愿军后退必经之路后勤之地——铁原。同时志愿军总指挥也发现了这个地方不能有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年仅35岁的军长傅崇碧临危授命,率领刚刚从前线还未来得及修整的63军,正面阻挡占有优势的联合国军。上面的命令是要63军死守铁原半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打光最后一兵一卒,也要保障数十万志愿军的性命。

    付崇碧是个儒将,大战之前,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经过这一场战役后,63军威名远扬,付崇碧扬名四海。

    志愿军63军全军共计2.5万人左右,只有火炮240门,没有飞机或坦克,而且已经是疲惫之师。

    对面的美军则有接近5万人,1300多门火炮,还有约200辆坦克,可以随时召唤空中支援。


    在他的指挥下,两万多名63军将士用手中的简陋的轻武器完成了对装备了钢铁洪流,用“范弗里特弹药”开道的“联合国军”的五万多兵力的阻击。这场被傅崇碧将军评价为63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惨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是63军历史上最为绚烂的一页,也是最为惨痛的一页,部队从入朝时的五万两千人,至铁原阻击战结束,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傅崇碧将军在63军完成阻击任务撤退途中身受重伤,昏迷了四天四夜。当他醒来后,彭德怀元帅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一句:“我要兵”。傅崇碧将军一句“我要兵”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如雨下。此后,彭德怀元帅给傅崇碧的63军补充了2万新兵。


    回国后,他进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抵制和斗争,在所谓的“杨、余、傅事件”中,遭到诬陷、打击和迫害,离开北京失去人身自由长达6年半之久。回到北京后,他先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一战成名

一战成名

战争策略 | 运营

《一战成名》是一款热血激情的国战策略战争手游,没有所谓的抽武将系统,各种乱世历史人物都将一一出现,等你来野外招降,真正的策略排兵布阵,体验运筹帷幄的真正乐趣,喜欢的玩家千万别错过啦!

雪狐手游网官方微信